第A05版:看无锡

昭忠祠后墙头上有“猪八戒”?

来,认识一下无锡非遗“灰塑”

  近日,市民李先生向报社反映称惠山古镇昭忠祠后的一面墙头上的装饰竟是西游记中的形象,不知其中的缘由?据李先生回忆,当日他在惠山古镇游玩,路过昭忠祠时偶然抬头一看竟发现如此有趣的景象,以前多次路过都没有留意到。记者采访获悉,这类装饰统称为灰塑,是无锡市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前,记者来到实地探访,发现那面墙地处的位置相对冷清,来往的市民一般也很难注意到墙头的灰塑。虽然年代久远,部分地方有所脱落,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两个灰塑人物分别是沙和尚和猪八戒,形象栩栩如生。至于为何会采用西游记的题材?东南大学古建筑博士姚舒然表示,对此并未有明确的记载,但明清时期惠山泥人以戏文为题材十分盛行,昭忠祠可能受其影响。民间故事、传统名人、风景名胜、花鸟、虫鱼、瑞兽、山水及书法等都是灰塑常见的创作内容。

  据记载,灰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明清时期,祠堂、寺观和豪门大宅建筑盛行用灰塑做装饰。灰塑除了最基本的装饰作用之外,还是趋吉避凶、消灾祈福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现在,在寺庙和古建筑依然能看到那些灰塑中繁复吉祥的图案,是能工巧匠数百年来精湛技艺的延续。

  目前,无锡地区从事灰塑的手工艺人已经屈指可数。从灰塑艺人徐华良那里了解到,灰塑这种工艺,入门门槛高、难度大,要学10年左右才能出师。“灰塑的制作,一般先让石灰与水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再拌上稻草或草纸,用重物对其进行反复捶打,制成草筋灰、纸筋灰,然后对其进行塑造而成。从造型、细化到最后上色,每一个工序都是十分重要的。”徐老表示,一件灰塑作品往往需要经过多天甚至数月才能完成,而灰塑艺人常常要在炎热的户外作业,这对工匠的意志力也是一个考验。灰塑的传承工作举步维艰,未来这些精美的作品可能都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一睹真容了。

  (晚报记者 殷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