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残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约200万,进一步做好残疾预防工作迫在眉睫。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防残于未然”提供指引。
预防指标2025年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残疾预防主要指标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北京大学APEC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郑晓瑛教授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慢性病、心理健康问题等致残风险增加,残疾预防工作或将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
行动计划坚持三级预防原则,针对遗传、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防控,提出实施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防控、伤害致残防控、康复服务促进五大主要行动,强调“把增强公民个人残疾预防意识和能力作为残疾预防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实”。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项工作任务和25项工作指标,涵盖了各主要致残因素的防控任务和措施,提出“全面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策略,着力推进关口前移、早期干预”“逐步扩大致残性疾病筛查病种范围,推进早筛、早诊、早治”“加强长期照护服务”“加强残疾预防科技攻关、示范应用”等新举措、新要求。
“行动计划内容设计既有系统性,又有前瞻性,可操作性也较强,有助于推动我国残疾预防事业在新阶段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郑晓瑛说。
加强老年人跌倒致残防控
行动计划在“伤害致残防控行动”部分,明确提出加强老年人跌倒致残防控。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介绍,当前,跌倒是我国老年人因伤害就诊的首要因素。
要减少老年人跌倒致残,首先要做好老年人跌倒预防。“我们呼吁老年人要做自己防跌倒的第一责任人。”段蕾蕾说,“老年人穿适合自己的衣服鞋子,放慢动作,遵医嘱服药、减少多重用药,更换过软的沙发和不合适的家具等都可以有效防止跌倒。”
段蕾蕾还呼吁,子女要帮助家里老人完成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政府部门和社会要大力推广老年友好环境建设,改造公共场所易致跌倒的危险环境。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