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小学生因病视力下降

老师同学接力当“你的眼睛”

  本报讯 “同学们,刘可(化名)同学的妈妈来消息了,他手术后恢复得很好,大家放心!”昨天上语文课前,无锡市鸿山实验小学四(2)班班主任周倞进教室后立刻“官宣”了自己刚刚通过电话得知的好消息。去年暑假,学生刘可因患颅咽管瘤,视力严重下降,影响日常看书写字。本学期,刘可靠着双耳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老师和同学接力当他的“眼睛”。

  声音不大、爱低着头,这是刘可给周倞的最初印象。去年刚刚入职的周倞,面对班上这名情况特殊的孩子,难免忐忑。“在新教师岗前培训上,学校有提及班主任该如何应对,还有融合教育方面的指导。然而,理论是一回事,还得通过行动去摸索。”周倞表示,可能是与新到任的自己还不熟悉,加上自身病情的影响,刘可在开学初还比较沉默。大约一个月后,他才会主动打招呼,课上有没听明白的知识点下课立即来问。开学初,还不知情的同学们通过很多细节发现了刘可的变化,“他会凑得离书本很近,撕纸巾时很困难,体育课测视力时,连最大的‘E’都看不清了。”学生吴运鑫介绍,他们会有意识地帮刘可做些小事,彼此间的相处互动一点没少。

  “在每个任课老师眼中,刘可都很勤奋要强。与他的父母沟通后,我们也得知,上学是刘可自己的强烈意愿。”周倞说。无法看清书本和黑板上的字,日常学习任务如何完成?刘可用他的行动证明,靠听,也能行。面对语文和英语等需要背诵的学科,刘可依靠身边同学的接力帮助,逐字逐句复述,直到完整背诵。数学学科以口算练习为主,同学和老师负责为他读题。“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在课间或者课后服务的时候,随时来找我。”这是数学老师陆嘉华与刘可在学期初的约定。

  每个课间走进四(2)班的教室,都能看到以刘可为圆心形成的讨论圈,坐在他周围的同学自发靠拢,为他读课文或是报两道计算题。“我们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任务,大家都挺开心的。”英语背书小组长朱明桭坐在刘可旁边,“有一次我帮刘可背课文,把两段分开读给他听,方便他记忆。”那天,刘可是第一个把课文背完的学生。在校的几个月,不少同学都当过刘可的“眼睛”。出操和放学列队时,几名高个子同学成了他的“护法”,搀扶他上下楼梯。

  就在前些日子,吴运鑫和妈妈曾去医院探望过刘可,看到好朋友的状态好起来,吴运鑫心中的石头落下了。如今,四(2)班进门第一排第二个位置仍然为刘可保留着,老师和同学都希望病情好转的他早日回到校园。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