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去年新记录到的鸟类有15种之多

更多“羽民”来无锡栖息安居

  (还月亮 摄)

  黑脸  琵鹭

  青头  潜鸭

  “快看!青头潜鸭!”1月8日清晨,在大溪港湿地公园内,几名观鸟爱好者齐齐凑到镜头前,屏气凝神地观察。这是“无锡观鸟俱乐部”2022年的第一次观鸟活动,在湖边的寒风中耐心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幸运地捕捉到了那一抹泛着淡绿光泽的身影——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无锡地区的鸟类资源极为丰富,据我市观鸟爱好者最新统计,截至2021年末,无锡有记录的鸟类已达370种以上。在整个2021年,无锡新记录到的鸟类就有15种之多。

  观鸟就像“开盲盒”

  “除了青头潜鸭之外,我们去年还发现了不少珍稀鸟类。比如黑脸琵鹭,就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据无锡资深观鸟爱好者们介绍,他们时常在长广溪、宝界山、白旄湾等地相约观鸟,经观察发现,2021年除了稀有的、新发现的鸟类,一些常见的种类比如骨顶鸡,在无锡数量和分布范围上也有所增加,“在贡湖湾湿地公园、大溪港湿地公园等地,经常能看到骨顶鸡的出现。”

  在此次观鸟活动中,一个小小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是跟着爸爸来的,我今年六岁啦!”这名小观鸟爱好者戴着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介绍自己。“无锡观鸟俱乐部”成员表示,“我们的队伍在逐渐的年轻化,有好几个江南大学的学生也加入进来了。有人觉得观鸟像是年纪比较大的人的爱好,其实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观测、欣赏各种鸟类是个不错的解压方式。”

  扛着相机的无锡资深观鸟爱好者“脉动”一边走一边介绍,“在野外观鸟可以戴上望远镜,要拍摄和记录清楚鸟类,可以用带有长焦镜头的相机。有时我们为了一只鸟,需要等待几个小时,但观鸟就像开盲盒一样,总能给你意外的惊喜。”据介绍,观测鸟类也是一门学问,像每个季节能看到的鸟是不一样的,现在1月正值冬季,雁鸭类会比较多,9月到11月是鸟类的迁徙季,可以欣赏到一些像老鹰、隼这样猛禽类的鸟类,4、5月是鸟类的繁殖季,这时候林鸟、水鸟都是比较多的。可以说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湿地让鸟“留下来”

  “脉动”介绍,像在宜兴太湖湿地出现的小白额雁、白额燕鸥,在南泉太湖大堤观测到的楔尾鹱、黑脸琵鹭、乌燕鸥,以及在梁鸿国家湿地公园记录到的双斑绿柳莺、灰雁等均为2021年无锡鸟类的新记录。其中,发现于南泉太湖大堤,主要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及其岛屿等地的黑脸琵鹭还是全球濒危物种之一。

  由于野生鸟类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鸟的种类、种群数量以及个体行为上的变化都可以作为评价当地环境质量重要的依据。“我们希望更多的鸟类不光是被我们这些观鸟爱好者们偶尔发现,而是在这里长期的居住下来,繁衍生息,人与鸟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形成良性的生态链。”“脉动”表示。

  “良禽择木而栖,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是分不开的。”市自然规划局湿地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湿地保护和鸟类生存是息息相关的,湿地的环境好了,自然会有更多鸟类来这里栖息安居。目前,《无锡市湿地保护规划》还在进一步修订之中,下一步我市将结合水鸟栖息地的保护,打造一批小微湿地的试点,像目前已经建成的马山西太湖湿地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个大课题,接下来,我们将打造更多的小微湿地公园,让美丽无锡更添魅力。”

  贴士

  无锡有哪些观鸟好去处?

  除了大溪港湿地公园、梁鸿国家湿地公园、惠山森林公园等公园,无锡还有哪些观鸟好去处呢?

  据无锡资深观鸟爱好者们介绍,马山区域三面环太湖,有成片的山林和难得的大面积湿地。在梅梁路西头两侧的一些鱼塘、藕塘,也形成了很多浅滩。“因为没有人为干扰,所以这里吸引了大量的鸻鹬类水鸟。在2021年4月份这里记录的鸻鹬就已经超过了30种,包括罕见的长嘴鹬,以及东方鸻、半蹼鹬、大杓鹬、水雉等少见鸟种。”

  那么没有器材的“小白”们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来加入观鸟爱好者的行列呢?市自然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实地观鸟,我们去年组织了线上‘云观鸟’的直播活动,让更多还不了解观鸟活动的人通过线上的方式来参与,效果很好。今年我们还会找机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更多参与进来,养成爱护鸟类的意识。”

  新记录到的罕见鸟

  黑脸琵鹭,俗称饭匙鸟,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又因其姿态优雅,又被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亚科。

  琵鹭亚科的鸟类全世界共六种,其中以黑面琵鹭数量最为稀少,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体圆,头大,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雌鸟体羽纯褐色。

  该鸟很少鸣叫,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目前,青头潜鸭为全球极危物种。 (晚报记者 毛岑岑/文 鸟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