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江彦(化名)是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在一次某位同事因在某点评App上被患者“点名”并被医院通报后,他默默下载了一个点评类App,生怕自己的名字哪天也会不幸出现。在这个“点评”盛行的时代,很多用户不知道的是,医院也成为了“点评”中一员。在点评平台上,不论是三甲医院还是一些专科医院,都榜上有名。记者注意到,点评平台上医院的评分普遍不高,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三甲医院,综合评价只有两颗星,打开评论区,里面充斥着不少患者的抱怨。 (来源:法治日报)
网友评论
@恒:医疗行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行业。
@松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服务”,不是服务员的“服务”。
@鱼:我们医院就在大众点评上,最近几年差评很多。原因是:发烧咳嗽都要做新冠筛查,怀疑变相收费;陪护只能一个人,不人道……我想说,这个还真不是我们医院规定的,但就被这么说了。
@管管:觉得医生态度好的,不一定会留言;在医生那儿受了气的,一定就会留言。
@Xu M:emmmm……真的有人会看这种点评来选择医院和医生吗?还是只是当做一个发泄情绪的渠道?
@碧洋琪:医院什么时候需要大众点评的评分了?!
小编说两句
其实,患者满意度调查一直都有,早年有意见箱,后来是留言簿,再到现在也有系统平台。只是点评App,渠道更大众化,点评内容也不受管控。但药品非普通商品,医疗也非普通服务。网络容易放大负面情绪,引发网民盲目跟风,甚至“挑拨”医患关系,成为涉医网络暴力渠道。所以在这个领域,更需要平台严格规范、严厉把关,让点评App成医患“良性互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