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九龙十三泉”之说有实物佐证

惠山第九个螭首回归

  近日,一个身份特殊的螭首几经周折终于回归惠山,经确认该螭首是“九龙十三泉”中的第九个螭首。至此,惠山九龙聚首。

  这个螭首能成功回归,还要从多年以前说起。惠山古镇管理部门此前就从市民朱玮球老人那里了解到这个螭首的故事。据考证,该螭首源自惠山祠堂群,因故才埋于雪浪。惠山古镇十分关注其动向,一直希望能让其回归。但由于螭首埋于雪浪板桥村北庄茧行的一户民居之下,想要取出困难重重。直至今年,该片区域迎来工程安排,才算找到机会。

  相关人士愿意将螭首无偿捐献,以供人们研究和参观。记者有幸在现场一睹螭首的真貌,螭首长约1米,宽约0.8米,整体成土黄色,均由阳山石所造。螭首在地下埋了百年之久,龙眼、龙爪清晰可辨。

  惠山究竟有几条龙?

  惠山素有胜地名泉之誉,古有“九龙十三泉”之说。泉为山之灵,是一山名胜的体现,螭首也就成为惠山特有的构筑物。记载中的九个石螭首(也称鲸首),如今有八个还能在惠山古镇一睹其真容。

  “九龙十三泉”的说法,最早源自同治九年周有壬所写的《锡金考乘》。此书对九个螭首的具体位置都有详细的记载,九龙之说由此而来。至于“十三泉”一说,沧海桑田,惠山之上的树木、山水走势早有变化,具体位置难寻踪迹。目前,山泉大多集中在惠山古迹区,有“天下第二泉”等多个名泉。

  据惠山文化专家金石声介绍,周有壬所描述的九个石螭首中的八个都很是明确的。在金石声的带领下,记者确实找到了现今八个龙头的踪迹。其中二泉下池的龙吻,是九龙中的第一个螭首。泉水下泄至华孝子祠前鼋池,有两个螭首,南螭徐徐吐津,北螭缓缓吞水,故称双龙泉。泉水在鼋池分流,一路东下,从香花桥边的螭首注入日月池,潜流入地经过寄畅园内的两个螭首,流入镜池和锦汇漪。另一路往北入金莲池,经二泉书院内的螭首,注入香积池。该路泉脉由暗渠导入寄畅园西墙脚小石潭,再注入八音涧,水声淙淙,泄于锦汇漪。最后渗溢出园,经惠山浜龙头下的第八个螭首,流入惠山浜河道。

  至于第九个螭首,以前一直无从考证,坊间传言也是众多,但距今久远很难考证究竟哪一说最真。

  金石声透露,民间有关惠山九个龙头之说其实是不准确的,惠山目前总共有十个龙头,第十个螭头就在听松坊王问(仲山)祠堂内。此祠堂现为民居,知情者甚少。

  龙现雪浪,身世几何?

  在获悉线索之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当事人之一七十多岁的朱玮球老人。朱老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尘封百年的往事。

  朱氏一族早年间在惠山有一座朱乐圃先生祠,系嘉庆四年(1799)裔孙朱宗泗奉檄建,以此来纪念先贤朱长文。与朱乐圃先生祠相邻的则是另一个先贤祠堂,名廉子祠,祀圣门弟子廉洁。道光三年(1822)裔孙廉志勋等请建。廉子祠中有一口方池,池中石螭十分雄伟。晚清民国年间,这一螭首因故流落朱家,被埋于雪浪河岸驳下作船缆之用。后河干涸,螭头淤没于泥中。直到此次工程建设,才得以重见天日。

  在1930年7月15日的《新无锡》曾发表了一篇关于一桩讼案的文章,其中写道:“近闻惠山浜廉祠后之一梅园,又有恢复之说。该园内部,原有一梅亭,亭前有一梅池,池端有一石螭,终日吐水,亦在惠山九龙十三泉之列......民十一年秋,经廉氏后裔砺卿、滨斋、少山等集议恢复葺修,讵正在修筑垣墙,忽有东邻朱公祠后裔出面干涉,谓一梅池系朱祠所有,廉氏后裔遂向司法起诉,缠讼七八年,履勘三次,未有解决。”可见,周有壬所记载的一梅园中第九个的螭首是真实存在的,朱老所讲的前人恩怨纠纷也是确有其事。至于听松坊内的螭首确有漏记之疑。惠山可能本就有十龙,如今十龙聚首也算是十全十美。

  龙归惠山,何处为家?

  金石声透露,此螭首回归惠山古镇后将妥善保管,等到廉子祠恢复之时,螭首将被安置在原祠堂水池壁。

  廉家后人得知此事深表欣慰,后人廉锡伟近日坦言:“百年之后,两家的恩怨早已烟消云散,如若朱家后人不提及此事,怕是再没有人能知道石螭首的去向,如今螭首能得以找回,也是一大幸事。”

  “惠山的风光有别于苏州、扬州等地,主要是因为特有的泉文化,而螭首是泉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惠山古镇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第二十六条明确对构成祠堂群文化要素的建筑以及反映祠堂特定属性的一些要素要进行保护。”金石声表示,螭首是惠山悠久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凝聚了当地老百姓对于泉文化的浓厚感情,孕育了丰富的故事和传说。朱氏后裔和当地社区主动捐献原属惠山的古螭首,反映了民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他们这种做法值得鼓励。

  (晚报记者 殷婉婷/文 朱浩/摄)

  ■链接

  何为螭?

  螭或螭首,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好险、勇猛,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在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檐翘起的部分都有它,称为螭吻;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盘螭,则是其两两盘卷的样子,曹植《桂之树行》即有“上有栖鸾,下有盘螭”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