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从近50米高的斜坡滑下,冲上跳台,在空中翻转,最后落地。她无比熟悉的一套动作完成,得到了94.50的高分,现场响起一阵喝彩。
这是谷爱凌等待已久的时刻。8日,她凭借这套“无比丝滑”的动作,拿下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这也是她的首个冬奥会冠军。无疑,谷爱凌是本届冬奥会最热门的明星,为什么人人都爱谷爱凌?
冬奥热点
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熟悉体育的人,应该对谷爱凌都不陌生,在很多人心中,她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天才少女”——3岁开始滑雪,8岁加入自由式滑雪队,9岁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1岁摘得全美自由式滑雪13岁以下坡道障碍赛冠军。
“金牌收割机”——16岁时已获得60多块奖牌,前段时间更是“36天斩获6冠”。
“学霸”——备战冬奥期间,仍能拿下接近满分(1580分)的SAT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
“时尚界宠儿”——曾登上多个知名时尚杂志封面,商业价值颇具潜力。
自称“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
这位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姑娘,由于母亲是北京人,每年夏天她都要回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因此,她自称“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2019年,谷爱凌又多了一重身份,即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到妈妈的家乡北京参加冬奥会”成了她最大的心愿。
不管从哪方面,谷爱凌看上去都像拿了“大女主”剧本,自带光环,人生开挂。
谷爱凌本人对此却不置可否。她曾对马东说,自己的滑雪天赋在0.1%以下。
谷爱凌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带着她练习滑雪的经历。每年冬天的周末和节假日,妈妈都会驱车四个小时带她去练滑雪,这样的路程她们坚持了十几年。
“我就在车后面,小时候是睡觉,长大一些是写作业,这样我周末的时候可以用所有的精力去滑雪。”她说。
看似“柔滑”的动作,背后不知经历过多少次摔倒和失败。12岁时,她的锁骨断裂,2018年,一次跳台意外又造成脚骨骨裂。去年,她在训练中手部受伤,无法抓雪杖。为了攒够积分参加北京冬奥会,她要改变多年的滑雪习惯,空手上阵。
这是她第一次在没有雪杖的情况下比赛,但她说:“非常兴奋能向世界宣告,伤病难不倒我。”
从小就学会了时间管理
在别人看来奔忙的生活,谷爱凌却享受其中,因为滑雪是她“自己选择的一个爱好”。
小时候,妈妈让她去刷碗,只要说“不洗碗就不能去滑雪”,她立马行动。
滑雪时飞起来的感觉让她上瘾,她形容,就像鸟儿“飞起来,然后落地”。训练滑雪,她从没有觉得艰苦,因为“这本来就是好玩的事情”。她喜欢去做不同的滑雪动作,但不是为了获奖去做。
为了尽可能多地做热爱的事,谷爱凌从小就学会了时间管理。
以前放学妈妈来接她,车里总是带着三件衣服。因为她要先去踢足球,然后跳芭蕾,最后去打篮球。
在她看来,要取得成绩,天赋只占一部分,大多数是跟努力、时间分配以及自律有关。
为了全力备战冬奥,谷爱凌放弃了全日制的高中课程,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业。她说,边滑雪边学习,对她来说很难,她喜欢把学习完成了,再去滑雪,这样两个都可以百分百用心地去做。
“她通常每晚睡12个小时,厉害的是,白天还要做那么多事情。她12个小时内完成的事情,比大多数人16到18小时做的还要多。”她的朋友曾透露。
喜欢挑战极限,但并不是无所畏惧
在滑雪之外,谷爱凌的能力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她喜欢美食、喜欢时尚……
她喜欢挑战极限,但并不是无所畏惧。相反,一直以来点燃她的,正是因害怕所带来的刺激和兴奋。
第一次参加冬奥会,谷爱凌也有一丝害怕。但她说,害怕也鼓舞她去奋斗。
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谷爱凌带着害怕做出了自己都难以置信的高难度动作,一举夺冠。(中新网)
冬奥声音
“今天比赛并没有紧张的感觉,直到节目结束我的精力都非常集中没有中断过。最后的成绩确实有些无可奈何,但不清楚问题出现在哪,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今天被冰讨厌了,看来不能日行一善,要日行十善才行。”
在8日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滑短节目比赛中,志在冲击冬奥会三连冠的羽生结弦出现失误,只位列第八。赛后,羽生结弦接受采访时说。
(据新华社)
冬奥快览
花滑男单短节目
羽生结弦出现失误位列第八
金博洋列第11位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8日开始男子单人滑争夺,日本名将羽生结弦出现失误位列第八,美国选手陈巍暂居短节目榜首,中国选手金博洋排名第11位。
赛前备受瞩目的两届冬奥会冠军羽生结弦当日第21个登场,他的第一个跳跃动作后内结环四周跳跳空,技术动作分直接为零,虽然之后的后外点冰四周接三周跳以及阿克塞尔三周跳顺利完成,但他最终只得到95.15分,位列第八。
男单自由滑比赛将于10日进行,届时羽生结弦能否在首都体育馆成功完成阿克塞尔四周跳,能否绝地反击,实现冬奥会男子单人滑三连冠伟业,将成为当日最大看点。
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
奥地利名将迈尔卫冕
在8日进行的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比赛中,平昌冬奥会该项目冠军、奥地利选手马蒂亚斯·迈尔成功卫冕。中国选手张洋铭顺利完赛。
这是迈尔在连续三届冬奥会比赛中获得金牌。而在7日结束的男子滑降比赛中,迈尔刚刚收获了一枚铜牌。(据新华社)
冬奥解读
谷爱凌夺冠,
数学帮了什么忙?
8日,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第三跳挑战从未做出的超高难度动作成功,上演超级大逆转,奇迹般夺冠。
在前两跳落后对手的情况下,谷爱凌上演了偏轴转体两周1620度。看到1620这个数字,记者想起早前媒体报道谷爱凌是个标准的“学霸”,擅长数学。那么,她这个意义非凡的冠军,数学帮了忙吗?
“在出台斜坡和立壁的角形区域内形成的涡流区对运动员起跳出台的速度以及稳定性有负面的影响”“临近曲线滑道末端时空气阻力与运动员自身重力的切向分量相当,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切向加速度”“在阻力和自身重力切向分量共同叠加下,运动员的滑行速度会迅速衰减”……以上这些结论,都是摘自关于自由式滑雪相关研究的前沿文献,数学计算无疑在这些论文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事实上,仿真技术已经将自由式滑雪的出台速度和姿态、空中姿态、落地的稳定性等等化为一个个3D模型,一个个可以优化的参数。
在这个时代,一名运动员如果不能应用最为前沿的技术,很难站上代表人类极限的奥林匹克的最高领奖台。
不敢说数学对谷爱凌的冠军有什么直接帮助,但一个拥有了数学思维的运动员,对以上这些的理解会不会更深一层呢?
“冠军+学霸”在谷爱凌身上的合体,证明两者并不矛盾,甚至生动诠释了“体教融合”的奥义。(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