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9日,市委书记杜小刚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第19次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山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政法工作、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部署安排统计督察反馈意见整改、2022年度立法、系统化全域海绵示范城市建设、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等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立法项目涉及车联网发展、数字化转型、营商环境、社会治理、滨水空间、安全生产等领域,数量多、任务重、要求高,事关全市现代化建设大局。一要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实现立法决策与党委决策协调同步,及时准确将市委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要求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规制度,始终保持立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二要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认真听取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意见,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立法计划执行过程中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要广泛凝聚工作推进强合力。市人大常委会要发挥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严把法规制定关键环节,积极向省人大汇报沟通,依法推进相关创新机制在我市先行先试。市政府要统筹协调法规起草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按时形成法规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各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标准意识,明确时间进度,明晰工作任务,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落实好、完成好各项立法任务。
会议强调,入选首批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既是对我市前期工作的认可,也对建设海绵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上下要紧紧把握这个实现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创新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关于扎实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四大目标、五大措施”,对照“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明晰工作标准,明确规范要求,更大力度、更为全面、更加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扎实做好美丽河湖行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雨洪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示范段建设,推出一批样板标杆,强化部门联动、市区联动、政企联动“一盘棋”,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具有鲜明江南水乡特征的海绵示范城市。
会议强调,为民办实事项目,关系百姓生活、关乎百姓幸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办实事项目与滚动实施的“微幸福”民生工程贯通起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好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各有关部门各责任单位要对各个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列表挂图”作战,加强跟踪督查,严格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要求,主动接受监督评议,认真吸纳建议意见,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高美梅、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