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员工“携密”跳槽,企业频受伤咋办?

“智囊团”上门,量身定制“保密方案”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然而,贝卡尔特江阴公司近年来却因员工“携密”跳槽等问题,导致商业秘密泄露,企业频频“受伤”。如何才能护牢企业的商业秘密?日前上午,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率“智囊团”上门,为企业量身定制“保密方案”。

  企业“保密”遇难题,“智囊团”上门服务

  贝卡尔特公司是一家拥有140多年历史的大型跨国公司,主营钢丝产品的生产与技术研发,相关产品在汽车、建筑、农业等领域广泛应用。1993年,贝卡尔特进入中国市场,江阴是第一站,也是其亚洲研发中心所在地。目前,该集团已在江阴建成5家生产、研发基地。

  企业的积极发展,与其产品、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其中,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等商业秘密,是其核心竞争力。但近年来,企业员工受外部利益诱惑,出现“携密”跳槽的情况,导致企业商业秘密被窃取,让企业很受伤。“商业秘密被侵犯后,前期取证难,后期打官司期间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经济等维权成本。最终,官司虽然赢了,但因维权时间长、执行难等问题,维权成本不能完全追回不说,商业秘密被泄露已成事实,给企业造成了难以估量和挽回的损失。”贝卡尔特中国区企业安全部经理王剑伟说,如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是企业发展中头疼的难题。

  今年春节前夕,市政府召开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现场了解到贝卡尔特公司遇到的上述问题后,及时将该情况交办相关部门。

  日前上午,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率该局及江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骨干、无锡市商业秘密保护专家人才库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上门“巡诊”,详细了解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遇到的难题,现场答疑解惑,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保密方案”。

  “专家们来得很及时,这些建议和方案很有实操性,让我们很受启发。”王剑伟说,“我们会好好应用起来,保护好企业的商业秘密,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首创新模式,帮企业护牢商业秘密

  据了解,本次商业秘密专家上门“巡诊”,并非第一次。而这种新型服务模式,是我市围绕商业秘密保护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升级的结果。

  “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与防范,远远比后期维权重要,但部分企业存在商业秘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保护能力不足等问题。”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处负责人介绍,针对这种情况,去年1月起,该局把商业秘密保护服务端口进一步前移——在全市范围内培育商业秘密保护维权联系点、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建设商业秘密保护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商业秘密保护基地1家,培育商业秘密保护维权联系点14家、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92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商业秘密立体保护网络。

  其中,商业秘密保护基地成立于去年11月,该基地依托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定期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商业秘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市场监管、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商业秘密保护联动协作机制,“一站式”受理商业秘密举报投诉,畅通企业商业秘密维权渠道;同时,还组建了一个由市场监管、法院、高校等领域的商业秘密保护专家组成的“无锡市商业秘密保护专家人才库”,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商业秘密保护服务。

  在此基础上,我市商业秘密保护服务再度创新——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商业秘密保护专家“固定门诊”+“专家巡诊”机制。企业如有商业秘密保护相关的服务需求,可到基地参加培训或咨询,提升自身保护能力;遇到商业保护相关问题时,可到基地的“固定门诊”向“坐诊”专家求助;遇有疑难复杂问题,可通过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预约专家上门“巡诊”。

  目前,基地通过培训、“固定门诊”、“专家巡诊”等方式,提供商业秘密保护相关培训、服务累计250多次,1000多家企业从中受益。

  据介绍,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将通过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方式,多维度帮助企业守护商业秘密,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晚报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