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刘娟/文、李霖/摄)昨天上午9时,30辆小型医废收集转运车从无锡市固废处置中心出发,分别驶向市区核酸检测采样点、疫情防控隔离酒店及医疗废物中转点,对涉疫医废进行统一收集、转运。据了解,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这批车辆提前“上岗”作业,有效提高了市区涉疫医废应急收运能力,确保涉疫医废日产日清。
近年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门诊、医美机构等小型医疗机构(床位数在19张及其以下)呈现增长态势。目前,市区小型医疗机构数量已达1600多家。这些机构为市民家门口就近就医提供了便利,但给医疗废物的收运工作带来难题——这类机构主要分布在居民区、商超等场所附近,分布点相对分散,加上场地、交通、车辆数量等条件限制,现有大型医疗废物收集车难以做到上门收集,只能由各小型医疗机构自行将医疗废物送至中转点统一收集。然而,实际监管中发现,部分小型医疗机构由于缺少专业的人员及运输设备,导致医疗废物收集不及时、运输不规范等问题,给卫生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为化解上述难题,去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专门针对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的政策举措:计划在原有大型医疗废物收集车的基础上,增设小型收运车辆。各板块按片区设置集中转运点,由小型收运车上门收集各片区所有小型医疗机构的医废后,运至中转点,交由大型医废收集车统一送至处置中心安全处置,实现收集全程不落地,同时采取 “物联网+服务+监管”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的全程监管,推动建设以“分类中转收集、全程不落地、信息化监管”为特色的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和监管体系。此外,在遇有疫情等特殊情况时,这些小型收运车辆还可灵活调度,作为涉疫医废收运工作的“后备军”。
政策出台后,全市统一招标确定了市工业废物安全处置有限公司作为医疗废物集中收集服务单位,有序开展信息平台建设、采购车辆等工作。其中,30辆小型收运车辆于近日采购到位,原计划于3月31日投入使用。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该计划。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梁溪、锡山及经开部分小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以来,医疗废物产量激增,给全市的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监管工作带来压力。我市平日医疗废物日产量为20吨~22吨,但2月19日单日收运量就达到44.4吨。在此情况下,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工业废物安全处置有限公司决定提前启用这批小型收运车辆。
该批车辆配备有专业医废收运人员,车辆“上岗”后,主要负责及时收运核酸检测采样点、隔离点、中转站等场所的涉疫医废,收运全程实行闭环管理。待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后,它们将回归“主业”——用于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