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黄振/文 受访者供图)准备食材、烧煮、打包、配送……昨天刚吃过午饭,惠山高新区志愿者总队相关负责人徐智能就忙碌开了。眼下,工作在防疫一线的人员异常辛苦,有时候忙得没空吃饭。18日晚间,惠山高新区推出“深夜食堂”,作为一项特色公益食堂,它在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送上爱心餐的同时,也得到社会各方关注。
“21日晚,主食为番茄面汆条。22日晚,特色汤圆。23日晚,手工馄饨……”在徐智能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本周“深夜食堂”的菜单。她告诉记者,菜单每天都不一样,昨晚有约500份食物送到防疫一线人员手中。食品大都由大厨掌勺,为了让防疫人员吃得放心,他们在菜品质量和花式上动了不少脑筋,主打无锡本地特色点心,像咸汤瘪子团、娃娃菜炒年糕等。同时,菜式天天不重样,让战疫一线人员吃得好点,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去。“食堂会一直开下去,直到疫情散去!”她说。
“深夜食堂”每天下午3点多开工,晚上8点半之前完成烧制工序,9点以后开始配送。配送的时候,他们还贴心地把食物妥善保温。据了解,配送对象为当地各村(社区)、防控指挥部、隔离点、物流园区等防疫一线人员。
昨天,年届七旬的“中国好人”强银娣也早早地来到“深夜食堂”做志愿者,她表示自己人老心不老,防疫人人有责。获悉“深夜食堂”推出,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配送首日晚上,强银娣和社区志愿者组成3支配送服务队,晚9点出发,分赴洛社、石塘湾、杨市三个片区,为25个村(社区)夜间值守人员送去精心制作的夜宵点心。
“非常感谢你们这些志愿者们,深夜美食,真的暖胃又暖心……”收到美食的防疫工作人员纷纷从手机上给徐智能和志愿者们发来感谢。并表示,一碗碗暖心食物下肚,让大家“满血复活”,虽然春寒料峭,前行路上并不孤单。
徐智能表示,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奋战在一线,能做的就是为大家提供后勤保障,让他们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介绍,“深夜食堂”作为特色公益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扶助,社会志愿者纷纷请缨,要求参与其志愿服务;当地菜农志愿者也捐助应季食材;爱心企业家同样踊跃参与,捐助餐盒、包装袋、餐筒等配送用具,惠山高新区双庙商会还提供了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