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年轻人热追《人世间》

导演李路揭秘:与原著作者梁晓声畅聊3小时

  由无锡出品的电视剧《人世间》,即将引来大结局。该剧自开播便好评如潮,改编自梁晓声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在小说刚出版,导演李路便接触到这部小说,很执着地认为,“这是一部非常适合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品”。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剧本才是剧集立足之本

  最近李路一直在各大城市奔波,为新剧看景也找寻灵感。对于无锡他并不陌生,在这里拍过剧也有好朋友,每次来都要去吃下地道的无锡美食,故《人世间》在无锡立项,李路很放心。近几年,从《人民的名义》到《巡回检察组》,李路执导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均获得了好口碑、高人气。他每次都会跟记者强调, “剧本真的非常重要,这就如同房子的地基,如果不扎实房子自然就会倒。”

  记者获悉,在拍摄前期,《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先生与李路聊了3个小时,结果是 “相见恨晚”,两人在现实题材作品上很有共同语言,“我们也都对工人阶级这个圈层有着深厚的感情。”其实,在7年前李路曾自掏腰包一百多万元,买下了一部工人题材作品的改编权,不过这部作品一直没有被投资方看好,4年期限一过,改编权被收回。但这并没有动摇李路拍摄此类题材的决心。

  《人世间》原著小说洋洋洒洒一百多万字,人物众多,横跨五十年历史,对于编剧来说,改编这样的作品是个不小的挑战。李路认为,《人世间》需要一位有一定经历、有实操经验的编剧来改编。李路看过编剧王海鸰创作的《中国式离婚》《牵手》后,认为她是最适合《人世间》的编剧,“王老师在情感、细节上见长,这对《人世间》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人世间》的剧本,王海鸰写了两三年,一直到拍摄中段,剧本还在调整。据悉,拍摄《人世间》时,每天收工后,全剧组都会围读剧本,“不是三五个人围读,是二十多人的主要部门负责人一起围读,因为大家沉浸在这个故事里很久了,哪场戏哪句台词哪个人物跑偏了,大家都会有感觉。”

  不要低估任何一代年轻人

  如何真实呈现五十年变迁?一开始,大家都建议李路在北京郊区的摄影棚里搭景拍摄,成本可控,拍摄更快。李路却认为在京郊拍摄,始终“差点意思”,最后还是说服所有人,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要有实景拍摄。剧组赴东三省勘景,决定把主要取景地放在吉林,这无疑增加了拍摄难度。而五十年跨度,各个年代的时代背景细节、美术上的独特性,则需要严谨的考证,翻阅大量资料。“多少T的硬盘,装满视频图片。做了很多很细的功课,当然,这是必须也应该做的。”李路笑着说,不管是拍摄前期还是后期,总会有很多疑问伴随着剧组,比如花那么大的代价取景,真的值得吗?年轻人看得懂,会喜欢看吗?

  《人世间》的故事似乎与年轻人的生活与兴趣有点远,更没有什么可以刷屏的话题。它的故事是从1969年东北城市吉春的光字片城中村讲起的。有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支援大三线国企改革以及出国潮等历史坐标,有布票粮票、倒泔水、报纸糊墙、攒肥皂等细枝末节。对于80、90、00后,无论是大的历史背景、还是小的生活细节都非常陌生。“可这些生活与现在也就相隔不到40年。”李路感慨。《人世间》记录的这50年百姓生活史,正是要回答“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个问题。在爱奇艺播放平台上,有人问“看这部剧的有90后吗?”结果1000多人自报年龄,绝大多数都是90后,甚至有00后观众留言:“我不但自己追,每天还要负责提醒我爸我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李路说:“不要低估任何一代年轻人。”

  (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