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众聊吧

博士后变“博士候”?

博士后群体也开始内卷

  新华社

  事件概述

  作为新一代“青椒”群体的重要代表,博士后群体的竞争和内卷加剧。在具有公司化倾向的大学管理之下,在聘期“非升即走”压力之下,一些博士后被“双一流”高校“割韭菜”。尽管不少大学的博士后合同都写明:博士后工作以科研为主,聘期考核也是各种科研指标。但实际上许多博士后所在的学院逻辑并不一样:进来就是青年教师身份,学科专业课要不要上?学院公共服务要不要参加?合作导师的课题任务要不要投入?……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没法拒绝。于是各种工作任务轮番加码,迫使“青椒”普遍延长工时,以超负荷方式“自我剥削”。 (来源:半月谈)

  网友评论

  @Astronomer:确实,应该是提升本科质量,让硕博回归研究,而不是只是找工作的敲门砖。

  @蓝白围巾:从攻读博士开始就是这样的,不关心博士论文的情况,反倒对资格论文要求越来越高。

  @周和泰:培养和使用人才是个大问题。

  @天高云淡:成绩和成果是需要时间成本的,大学里这种急功近利的市场化行为是当下社会的通病,更是大学领导们的极短视行为!引进一个人才在平台上工作,应该多花点时间培训助力其成长,而不是榨干油就踢开。因此,一个大学的领导,更应该具有远见视界,善待和使用好人才,使之接续发展!

  @兔&龙:让教育回归本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秦蒙:一张平静的书桌最重要。

  小编说两句

  长久的谋职“等待期”让博士后变成“博士候”。谁能想到,印象中搞学术科研的博士后也能被称为临时工、练习生,这人才评价和培养体系是不是出现了“错位”?人才优胜劣汰本身没问题,但连博士群体都变成智力消耗品了,那么,谁来“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这需要从机制根源上多措并举地优化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