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锡剧皇后”梅兰珍辞世,让无数戏迷伤心不已。昨天是她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梅兰珍的朋友徒弟、喜爱她的戏迷票友纷纷自发地用各自的方式纪念她。
写歌撰文直播视频
听过锡剧《珍珠塔》的人,无不沉醉于梅兰珍的梅腔丽音。一曲《赠塔》,至今让人回味,也成为锡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锡剧界的一代宗师,梅兰珍与“梅派”让人难以忘怀。“不知不觉,恩师已经去世10年了,但我们都知道她没有离开锡剧,荧幕里她一帧帧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一直回荡在观众的脑海里,一曲曲‘又有喇叭又有箫’的天籁之音一直回荡在大家的耳边,我很想念她,她的严厉、她的慈祥、她的幽默……”还未说几句,锡剧表演艺术家李桂英已经红了眼眶。一大早,她为纪念梅兰珍创作的锡剧唱段《忆梅》,成了朋友圈的“热点”。她告诉记者,这首歌曲自己准备了三年,从谱词编曲、录制成品、视频拍摄,每一环节都参与其中,自己带着4位弟子一起完成了这首歌,同时也是想告诉恩师,锡剧梅派的传承不会停。记者发现,这首曲子的作曲人是梅兰珍的儿子梅瑞坤,李桂英笑言,“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锡剧博物馆的小剧场门前,不少戏迷拿着鲜花而来。“今天是梅兰珍老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很多戏迷在这里集合,准备小范围举行一个活动,每个人唱一首梅兰珍老师的经典选段,我们希望用音乐、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的思念。”戏迷老李告诉记者,大部分60岁以上的戏迷,都是听着梅兰珍的戏长大的。她就是大家的偶像。每年,戏迷都会在一些节点日子自发组织各类活动,来纪念锡剧大师们,这已经成为他们一个传统。
一位常州的戏迷告诉记者,梅兰珍老师过世那天,天空下着雨,很冷。自己从常州匆匆赶来无锡,作为一个普通的戏迷送别她最后一程,那是自己离她最近的一次。“喜欢锡剧的戏迷,无论是上年纪的老戏迷,还是初识锡剧的年轻戏迷,都会被梅兰珍的唱腔所吸引,我就是被其唱腔吸引的戏迷之一,虽十分仰慕但一直无缘拜访。”昨日,常州不少锡迷用直播的方式来纪念梅兰珍老师,每人一唱段,将梅兰珍的作品尽显。
传承发扬锡剧
“本来是想筹备一场追忆梅兰珍的音乐会的,可是因为疫情的关系,预计到今年下半年会策划一场演出。”锡剧艺术家黄静慧说。无独有偶,李桂英早在1月就开始筹备追忆梅兰珍的音乐会,“我与无锡市锡剧发展促进会会长戴晓东很早就有此想法,场地、灯光、舞美、演员,几乎都已确定了,特殊的原因只能暂停。”李桂英表示,会跟师妹黄静慧好好策划,希望能每年都能举行一场与锡剧、梅派、恩师有关的演出。
“恩师总是说,要学戏,先要学做人。”李桂英表示,1988年元月,自己永远都记得那一天,自己穿着大红棉袄拜师,当时手心里都是汗,感觉在做梦一样,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完成了拜师仪式。在李桂英的心目中,梅兰珍是很幽默的人,“我刚学艺那会,与她一起上台演出,演出结束后,她笑着跟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太会抢戏了,观众都不看我了呢,我当时还有点紧张,以为老师生气了,其实她是觉得我表现好,在跟我开玩笑。”
“我这几天一直在整理老师的照片和作品,看着每一张我跟她的合影,很幸福。”回忆起自己与恩师的点点滴滴,黄静慧感慨道,“我是最幸运的人。”黄静慧是梅兰珍80岁高龄所收的关门弟子,昨天第一时间就发了公众号文章,里面都是她记录与梅兰珍满满的回忆。黄静慧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乡间田头广播里听着梅兰珍的锡剧长大,打从进戏校起就梦想着能拜梅兰珍为师,没想到这个心愿能达成,这也是自己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如今,黄静慧成立了艺术中心,也是希望将锡剧传承发展下去,“尽自己的力量,实实在在地做事,不能给恩师丢脸。”(晚报记者 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