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适当延长男性育儿假、建议强制男性陪妇女休产假一个月、建议将男性的带薪陪产假增加到30天至42天……2022年中国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们提出给中国男性增加假期的建议,引发关注。
在中国鼓励生育三孩、各地纷纷增加女性产假的背景下,上述建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促进男性承担更多育儿责任,二是减少生育带来的女性就业歧视。
目前,中国女性产假与男性陪产假天数存在较大差异。全国各地产假范围大概是128天至190天,而男性陪产假在7天至30天。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女性产假和男性陪产假之间的天数差异进一步加大,可能加剧女性因生育遭受的就业歧视,同时不利于提高男性对育儿活动的参与度,进而降低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为了给男性更多的时间照顾产妇和新生儿,建议将男性的带薪陪产假增加到30天至42天。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增设生育二孩奖励性产假。男性也要陪同生育的妇女休产假一个月,并且这一个月还应该强制实施,让男性同胞共同承担养育孩子义务。
随着这些建议冲上热搜,也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重塑家庭内部的育儿责任分工,避免“丧偶式育儿”,减轻职场对女性的歧视。反对者表示,效果恐怕并不理想,有多少男性会真的在家带孩子而不是做其他事情,对于减轻女性就业歧视也没有直接联系,而且可能会造成家庭收入减少。
当前,中国女性对于家庭和育儿的时间投入更多。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每天居民家务劳动平均时间,男性为45分钟,女性为2小时6分钟。居民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平均时间男性为17分钟,女性为53分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表示,当前中国男性参与家庭育儿情况总体上确实亟待改善,需要进一步提升男性参与育儿的积极性。推动增加男性育儿或陪产假期,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男性育儿参与度,但从国内外的既有实践看,只从量上进行天数设置,在男性相关技能培训以及劳动、薪酬和社会保障制度尚需配套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会面临诸多挑战。(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