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锡教风采

唤醒每位教师的 “知性”与“情性”

杨嘉敏

  无锡市机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心中若有桃花源,处处都是水云间。”教师的成长是人格和心智不断完善的过程,无锡市机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杨嘉敏认为,我们一定要唤醒每一位教师的“知性”与“情性”,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施展才能的舞台,让每位老师感受职业赋予生命的积极意义,从而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启迪智慧的“知性”。杨园长关注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成长,设立针对不同年龄、知识结构、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的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小组。她也关注每一位老师的职业发展,她打破年龄、任职年限、工作资历等层层壁垒,打通老师职业发展的通道,设立多岗位供老师们锻炼,为每位老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多种方案,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鼓励他们去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她鼓励老师们敢于对现状说“不”,不墨守成规,向原有经验和既定方式质疑,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破旧立新,创造更优化的工作方式。

  “情性”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只有会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有“情性”的老师,才能培养有“情性”的孩子。如何唤醒老师的“情性”,杨园长认为关键在于打开老师的心门。关于这一点,杨园长有两个小秘诀,概括为两张“桌”:一是“餐桌上的聊天”,午餐时分是老师们最放松的片刻,杨园长常常坐到他们身边,加入他们谈论的话题,和他们边吃边聊,距离自然就拉近了许多;二是“办公桌上的便签”,她除了随时随地欢迎老师来面对面交流,还鼓励老师给她留便签。在她的办公桌上,常常会收到老师们的便签纸条,有的是老师工作中的困惑,有的是对幼儿园的建议,甚至有的是各类吐槽。通过这种方式,老师们有了烦恼可宣泄、有了困难可求助、有了疑惑可咨询、有了智慧可展现,交流变得立体、多元、丰富、持续、深入。就这样,心敞开了,清明了,“情性”也就自然得到了生发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