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文学

书院弄随想

  | 孙晓晖 文 |

  无锡城里有条书院弄,坐落在城北胜利门附近。一提到书院,人们就会联想到文脉、文气、文豪等等,脑际映现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岭南书院以及本地的东林书院等名书院的场景,大抵是林木森森、庭院深深、学子谦谦、书声琅琅,令人高山仰止。无锡是座工商名城,虽有东林书院倡其历史文运,但近代以来,读书声多半被机器轰鸣及市声喧嚣淹没了。因此,有弄名“书院”应是无锡文化的一个点缀吧。

  上点年纪的无锡人都知道,书院弄内其实是有过书院的。我是四十余年前曾与书院弄内之书院有过一面之缘。一次,中学的语文老师陶征带我们几个曾经的学生,到城里胜利门附近书院弄内的红旗(和平)电影院观看日本影片《追捕》。那天到了电影院,见开映时间尚早,陶老师问:“你们知道这里为啥叫书院弄吗?”我们都摇头说不知道。陶老师又说:“因为这条弄里有一座书院。今天带你们见识一下书院的样子吧!”说着就带我们往西走到弄口不远处,拐进了一条小巷,再转一个弯就见到一座高高的院墙,院门上面有砖雕的四个大字“严氏书院”。陶老师告诉我们,除了这座严氏书院,无锡著名的书院还有东林书院、崇正书院、二泉书院、安阳书院、蒋子书院等等。这座严氏书院有些特别,是无锡地区我党早期革命家严朴先生的家学。人称“三少爷”的严朴毁家闹革命,在白丹山一带领导农民革命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妻子过瑛和四个女儿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巾帼英雄,其长婿陆定一更是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此革命家庭家学渊源盖出于这座严氏书院啊。

  当我们走进院门时,只见里面早已没有了书院的样子,前厅后院住满了各式各样的住户,唯一仅存的书院遗迹,要数墙柱上的那副字迹模糊的对联,经仔细辨认,我至今还记得,上联“一脉真传克勤克俭”,下联“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当时我和同学们为严氏书院的现状内心充满了感慨。而如今,书院早已不见了踪影。没了书院的巷子还留有“书院弄”的名字,那是为了让后人莅此多少能记住些什么,想起些什么吧。

  让我等后辈得以慰藉的是,无锡多家书院得到了保存和修复,如东林书院、二泉书院和安阳书院等,尤其是东林书院,修复规模比历史上的全盛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无锡文化的根脉及精神家园。我每次前往瞻仰,都是一次精神文化的洗礼,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楹联激励人心,闻名天下。

  如果说现在东林书院得到保护和发展让人慰藉,那么严氏书院的淹没确实令人叹惋,好在还有“书院弄”的地名留存着我们的念想。这种有名无实是城市改造中一个无奈却有趣的现象:如书院弄不见了书院,三凤桥没有了桥,胜利门不见了城门,蜻蜓浜不见了浜,西河头不见了河……而城市的建设者们为什么在拆去、填没的同时却保留了原有的地名呢?我想这里边有一个人性化的考虑。人生几十年,在一处地方住久了,在那里繁衍生息,久而久之,这地方就深深刻印在了人们的潜意识里。尤其是当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会有种深深的乡愁。这乡愁不仅是那些远离故土的人会有,即使是长期生活在本乡本土的人也会有,就是那些搬迁到现代化高楼的人们,也常常会在梦里回到原先生活过的窄巷陋屋。这大概是人们对原住地的一种精神留恋,这也是乡愁的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