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两会回声

关注城市文化、生活品质提升,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爱阅读嵌入市民生活 老城厢焕发新生之美

  在今年晚报征集到的“百姓提案”中,不少市民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等有关建议,有人认为城市的文化内涵离不开书香氛围,有人认为城市品质体现在便民细节之中,还有人表示应该在老城厢里寻找答案。代表委员们是怎么看待这些说法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A

  【话题】

  实体书店如何回归书业本身?

  有市民提出,无锡是工商名城,如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全民阅读不可或缺。虽然如今很多街道、社区开设有图书室或者图书角,但人气不高;城市中的部分书店缺少特色,商业氛围大于阅读氛围。

  【观点】

  书香氛围需要“有腔调”的小书店

  “一个城市的书香文化离不开书店,这不是说书店要多大,但是应该有特色,也要遍地开花。”市政协委员王陵萍建议可以效仿北京、深圳等城市,对实体书店进行政策扶持,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的实体书店。

  王陵萍说,电子阅读与实体阅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都是阅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实体书店的存在会对一代代人产生影响,逐渐形成城市的书香氛围。在建设中,她表示可以针对书店影响范围内的群体进行设计,“如小孩子多的地方,书店可以以孩子喜欢的书籍为主;工厂多的地方,相应增加专业性书籍的数量等。”王陵萍提到,一个城市的书香文化不一定是精致的美术馆、宏大的图书馆,在城市中一次转角遇到一家小小的书店,同样是一份惊喜。

  B

  【话题】

  老城厢如何展现新形象?

  “一部无锡史,半部在梁溪。”在“百姓提案”征集中,不少市民将目光聚焦于此,围绕“如何让城市之根点亮城市之光”积极献策。无锡太湖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李文扬提出构建无锡老城厢“一城”“六胜”“十八景”历史文化新格局的设想。另有市民建议,将人民路打造成为无锡“第一文化路”,沿路集聚文化大咖如西门桥、日晖弄、东林书院、侯氏少宰第等,通过进一步梳理、挖掘,将极大地丰富锡城文化内涵,提升无锡城市形象。

  【观点】

  加强城市地标性载体整体规划

  “作为无锡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双丰富的区域,梁溪尽管已经确立了以大运河和工商文化为标志,但在实际中依然存在传播内容分散、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市政协委员曹罕硕认为,这些问题导致梁溪着力打造的“大运河、小上海、工商源、无锡根”独特品牌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他建议以“运河”为载体,构建梁溪“三带合一+非物质文化”深度体验游。通过升级已经成熟的“运河四季”“今夜梁宵”等品牌活动,将梁溪特有的历史、仪式、民宿等文化扬弃后进行再演绎;以剧本杀、民国服装游、角色扮演等强沉浸形式为载体,让游客体会梁溪的民族工商史和爱国图强心。

  市政协委员钱琦则建议,加强城市地标性载体的整体规划,融入原创元素,从而提升城市文化气质。“部分城市地标的地位有所下降,其代表的文化内涵也逐渐被忽视”,钱琦认为,需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提倡城市规划美学,提升无锡文化魅力。

  C

  【话题】

  把阅读嵌入生活要做些什么?

  有市民反映,近年来无锡举办了各种阅读活动,开头往往比较好,可持续的效果一般。阅读习惯需要长期培养形成,文化消费氛围也非一日而就,有关部门能否出台一些激励和惠民措施?

  【观点】

  可通过补贴方式激励文化消费

  市人大代表黄茗磬表示,在鼓励、促进全民阅读方面,无锡可以参考周边一些城市的做法,由政府每年给予市民阅读补贴。比如可以利用“灵锡”APP,参照发放超市商场购物补贴券的形式给市民发放“文化消费券”,券值5元、10元不等,可以定额发放,让市民线上踊跃“抢”。消费券资金来源可以由政府和商家(书店、大剧院、影院等)共同承担。这样可以积极助推市民文化消费的热度,也是实实在在对书店、剧院、影院等的补贴。

  近年来无锡本地形成了一些公益性阅读活动品牌,黄茗磬认为今后主流媒体可以加入到主办单位中来,在既有的成熟度高的阅读活动品牌中,选择影响力较高的,由媒体助力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同时,建议财政部门为无锡本地做阅读推广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专项资金扶持。这部分资金不仅可以请到更多的人文大家走进无锡,也可以给予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老师、学生、市民一定荣誉和奖励,引导和鼓励更多人走进书店、走进图书馆、走进大剧院等。

  D

  【话题】

  为何不能在“家门口”取快递?

  如今,网络购物和寄发物品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市民反映,一些小区而且是新建住宅区存在“快递不让进”的问题,居民日常取包裹不方便,遇到“双十一”等包裹集中的时候情况更为突出。

  【观点】

  让小区快递服务场所“专地专用”

  据了解,无锡的快递业务量已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递末端投递作为快递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关系着群众的生活体验。

  市人大代表刘一青介绍,根据《无锡市快递管理办法》规定,新建住宅区应当设置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快递服务场所。快递服务场所通过验收后,随物业管理用房一并移交给物业公司,为快递进小区提供存放场地。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不少住宅区快递服务场所已被挪作他用。

  为此刘一青提出,对于2019年以来已交付使用的住宅区,要由市住建局牵头,会同市邮政管理局、市自规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把住宅区快递服务场所挪作他用的情形责令整改,并将快递服务场所收回,交由市快递协会统一管理。后续新建住宅区的快递服务场所,经职能部门共同验收后,也交由市快递协会统一管理,供邮政及快递公司共同使用,更好地提升“最后一公里”投递服务。

  (晚报记者 施剑平 任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