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天下

越来越多“00后”开始立遗嘱

虚拟财产被纳入

  3月21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发布《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记者注意到,此次白皮书首次公布了“00后”立遗嘱情况,其主要处分的财产,除了“银行存款”还有“虚拟财产”。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遗嘱人不断趋向年轻化,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8.59岁。9年来,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了22万余份遗嘱。疫情之下,全年遗嘱咨询量不降反升,2021年咨询办理遗嘱人数比2019年增长了20.8%。

  “虚拟财产”列入年轻人遗嘱清单

  近些年来,不少年轻人出现在订立遗嘱的群体中,且每年呈现增长趋势。

  今年中华遗嘱库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数据。根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

  “90后”群体立遗嘱更是多次登上热搜。截至2021年底,总人数达到1204人。较2020年增长了80%。“这说明订立遗嘱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利’。”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说。

  新一代年轻群体的遗嘱中,财产类型更多元化和丰富。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不同的是,“00后”“90后”的遗嘱中处理财产表现更丰富,“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是“00后”“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通过立遗嘱来解决虚拟财产的转让和继承问题,成了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年轻人订立遗嘱的原因多样,白皮书统计中,超一半人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如果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太遗憾”。

  “社会观念在不断改变,从谈遗嘱色变,到‘00后’立遗嘱成为一种现象,办理遗嘱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认为,这种对生死态度的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或许它不意味着人们对死亡没有了焦虑和恐惧,而是他们在订立遗嘱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过往和未来的人生。

  “80后”遗嘱中97.67%涉及房产

  截至2021年底,共有1986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2017年全年共订立73份,这一数字至2021年已成为982份,5年间增长近13倍。

  从数据上来看,“80后”的财产以房产为主,存款为次。该人群的遗嘱中,97.67%涉及房产。其中,超过一半是通过自己和伴侣奋斗买的房,一部分人是在父母资助下买房。白皮书调查发现,“80后”人群非常懂得投资,13.18%的遗嘱涉及公司股权,14.13%的遗嘱涉及证券基金,投资比例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此外,分析发现“80后”订立遗嘱的人群中,都是属于家庭内部无纠纷且本人身体健康,订立遗嘱主要原因为“未雨绸缪”“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

  35岁的刘雪(化名)是家里的独生女,目前单身,父母都有一定资产。刘雪担心自己以后有什么意外,在遗嘱中将自己名下的一套房产留给了朋友,希望好朋友在自己走后能够替她多照顾一下父母。“我知道,即便我什么也没有留给她,她也一样会照顾好我的父母,但我不想让她白白辛苦。”

  疫情影响下,中华遗嘱库曾短时停止现场接待,但全年遗嘱咨询数量却不降反升,2021年咨询办理遗嘱人数比2020年增长了7.7%,比2019年增长了20.8%,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遗嘱人去世后,若其家人不知道遗嘱的存在,或者司法机关没有找到遗嘱,可能导致遗产分割出现违背遗嘱人意愿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中华遗嘱库从2022年3月21日起,正式向社会推出“遗嘱在线查询”服务。查看和提取在中华遗嘱库的遗嘱需提前预约。申请人携带本人身份证、被继承人死亡证明,可向中华遗嘱库申请查看,被继承人生前在中华遗嘱库留下遗嘱,则有资格查看并提取遗嘱原件。(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