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促生了以去雇主化、平台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就业形态。在稳定扩大就业、畅通经济循环、推动消费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其发展速度过快,也暴露出相关从业人员自身权益保障和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近年来也备受社会关注。
以建会为抓手,力促维权服务
劳动方式灵活化、劳动群体原子化、劳动关系弹性化的天然属性,在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带来种种就业便利时,也造成了他们自身权益易于受损。在市总工会组织的调研中,就发现不少外卖员、快递小哥与平台企业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不到“五险一金”;一些平台“以罚代管”现象突出,如某快递公司涉及员工的罚款项目就有11类112项,罚款金额从0.1元到2万元不等;一些企业忽视劳动者的休息权和劳动安全;在显失公平的系统算法与考核机制等多重压力之下,外卖小哥为完成任务往往被“困在算法里”。无锡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居多,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成长性低、就业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强,他们在城市中的归属感不足、荣誉感缺失、社会认可度不高,享受文化娱乐、困难救济等社会服务的机会也很少。
为此,无锡市总工会从去年开始广泛开展以服务促建会活动,组建无锡市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覆盖7家物流平台企业,吸纳会员1100多名;组建无锡市家政行业工会联合会,覆盖50多家小微企业,吸纳会员1200多名。在江阴市开展了货车司机网上入会省级试点工作,该市新组建县以下物流、快递等行业(企业)工会十多家,覆盖企业1880多家,吸收新就业形态群体劳动者入会5200多名。
3月初,市总工会召开“2022年全市工会基层工作会议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推进会”,下达了年度《建会入会目标任务书》,为推进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明确了时间表和目标任务数。
今年起,市总工会将构建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长效机制,要求每年派出5%的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不少于90天,针对新就业形态企业模式扁平化、平台化,新业态企业雇主身份不清、劳资关系难界定,员工管理信息化、组织联系松散化等一系列问题深入一线调研,协助地方和基层工会开展建会攻坚,把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接进“娘家”来。
“四心”聚合力,加强人文关怀
在刚刚结束的无锡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副主席施宇星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怀服务,彰显幸福美好城市的“无锡温度”》为题作大会发言,就汇聚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发出了的工会声音。
发言提出要从“信心”“稳心”“安心”“暖心”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怀服务,让幸福美好城市更温暖一度,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感、奋斗的成就感、融入的归属感、暖心的幸福感。一是从制度健全,指导督促平台企业依法依规公平地招工用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履行用工主体责任,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二是从权益维护,督促平台企业落实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科学制定增长机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行“定时休息”“停止派单”等方式,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三是从安全保障,督促平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加强劳动争议办案指导,提供优质高效的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四是从人文关怀上发力,加快构建“入会+服务”一体化格局,引导社会组织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在全市广泛开展为新就业形态群体劳动者送健康送关爱等活动;推动“住院+重疾+意外”三合一职工互助保障项目等。
此外,市总工会今年还将联合多部门开展全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课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专项)研究;举办长三角(5+10)城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研讨会等。 (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