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乐龄

“他”在养老护理中喜忧参半

男护工成稀缺资源

  “春暖花开正气望,人间友谊互相帮,三号一名马师傅,辛苦勤劳见人笑。”近日,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护理员马恭兵收到一封感谢信,信里附上了这首诗。仅看字迹,马恭兵就知道写信的是哪位老人。

  作为为数不多的男性护理员,56岁的马恭兵是福利中心的“体力担当”。他一个人就能抱起体重90多公斤的老人,稳稳当当。他也是夜间值班的“主力军”。不管深夜几点,护理站呼叫铃一响,他会立刻从床上弹起,小跑到老人房间查看。虽是男性,但因为这份职业,在“碎碎念”上,马恭兵也当仁不让。老人今天去了哪,身体感觉如何,总是一遍遍询问、念叨。

  相比女性护理员,男性护理员在体力上有着一定优势。在为男性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同性别护理员也更易被老人接受。

  随着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强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各大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愿意进入养老护理行业的人相比过去多了,包括年轻的、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比如36岁的崔剑就成长为行业内顶尖的男护理员。随着经验积累和持续的学习、思考,崔剑不仅能提供身体上的护理,还尝试从心理层面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更专业的护理服务。

  然而,从总体情况来看,男性在养老护理员行业中仍属稀缺资源。

  护理工作其实要求很高

  在女护理员占据绝对优势的当下,少数男性从业人员开始逐渐进入养老护理市场。“他力量”的注入,使整个养老行业慢慢进入一种平衡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作强度大、琐碎仍是护理员摆脱不了的标签。

  如果您具备相应的条件,愿意投身护理行业吗?您怎么看待养老护理员,尤其是男护理员?近日,记者走上街头,采访了近30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同时针对上述问题,向杭州、金华、嘉兴等地发放网络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0份。参加问卷对象中,年轻人年龄集中在30至40岁,老年人集中在60至70岁。记者对各方观点进行梳理,从中寻找社会对男性从事养老护理员的真实态度和看法。

  当谈及心目中的护理工作是怎样的,家住杭州拱墅区的一位90后小伙说:“一定是充满爱心、甘于奉献,和老人相处其乐融融的。这样的人很让人钦佩,敢于承担一定的责任,而老年人很需要年轻人的陪伴。他们的加入无疑是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采访中,大多数人对护理员心存敬意,这份工作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养老护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伺候”人的活,需要与时俱进,提升技能水平,比如能为老人提供心理慰藉、策划活动等服务,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关照。

  在调查问卷中,67%年轻人认为从事养老护理,尤其是对于男护理员来说,需要比较强大的内心,93%的老年人表示做事耐心细致、真诚热心的人适合从事护理行业,同时需要和老人建立比较融洽的沟通方式。52%的老年人则认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员需要高超的养老护理技巧。

  养老院“小鲜肉” 老人当他自家娃

  一米七的个子,利落短发,一副黑框眼镜,脸上还有尚未褪去的青涩,95后小伙薛志贞是位“难得”的一线男养老护理员。

  2021年6月,科班出身的薛志贞从陕西商洛来到嘉兴嘉善银福苑颐养中心工作。有先进的护理理念,更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这位年轻的男护理员被领导、同事寄予厚望,老人更是对他信赖有加。

  86岁的张爷爷处于半失能状态,薛志贞一入职就把他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同个房间还住着3位老人,健康状况各有不同,由薛志贞和另外3位护理员轮流照看。

  每天5时,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梦乡时,薛志贞已经洗漱、着装上岗,开始一天工作。

  “爷爷,我慢慢把床摇起来,这个角度舒服吗?”薛志贞放慢动作,怕惊着老人。

  电视机里正播放早间新闻,薛志贞拿出剪刀,把食物剪碎后,用小勺喂给老人。随后,帮老人剪指甲、做养生操、清洗衣物,各项服务流程都有条不紊进行着。“一个环节也不能落下,更不能出错。”薛志贞把老人的健康状况、个人喜好一一记录下来。

  张爷爷和家属通电话时说:“小薛很周到,把我照顾得很好,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听到这些,薛志贞害羞地笑了。

  在擦洗护理过程中,薛志贞格外注意张爷爷的情绪变化。“爷爷,我们翻个身。水温可以吗?”他一遍遍询问,细心盖好老人隐私部位,最大程度保护老人自尊心。

  等老人午休时,薛志贞则开始忙着整理衣物,打扫卫生。

  近期,养老院实行封闭式管理,很久没见到家人的张爷爷情绪有些起伏,薛志贞会多陪老人说说话,缓解他的焦虑情绪。

  18时下班后,薛志贞抓紧时间到培训室练习护理技能,备考初级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

  到嘉兴工作不到一年,薛志贞因护理手法娴熟、沟通耐心,赢得老人们的信任与喜爱。

  2018年,薛志贞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在此后工作中,他注重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比如在轮椅转运过程中如何规范操作,使老人更舒适;老人突发疾病时,和医护人员如何精准对接,为及时就医争取有利条件。

  薛志贞说,他从工作中总结出几个特别需要重视的细节。比如张爷爷,一天要吃6种药,吃什么药、什么时间段吃,都要记得清清楚楚;吃药、吃饭后一定要做好口腔护理,把老人假牙取下,仔细清洗,防止嘴里有未吞咽药物的情况。在他的照料下,张爷爷的脸色越发红润起来。

  薛志贞照护老人的细致程度让很多女同事刮目相看,大家常常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专业技能。

  除了喂饭、翻身、擦洗身体、清理排泄物这些每天必修课,偶尔,薛志贞也要充当老人的“出气筒”。一位奶奶在就餐时嫌他发放纸巾太慢,突然站起来当众指责他,现场气氛很尴尬。那段时间,薛志贞感到郁闷,情绪低落。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和开导下,他慢慢恢复心情,继续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工作中。

  “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你也还是个孩子啊,能照顾好老人吗?”面对种种质疑的声音,薛志贞用专业的服务水平得到大家的认可。

  薛志贞说,他从一开始就坚定地选择了护理专业。尽管现在的薪资不算很高,但他依然对这份职业充满信心。“养老护理是个朝阳产业,我要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技能水平,用专业让老人们过得舒适、安心,有尊严。”

  偏见导致“他力量”稀缺

  尽管心存敬意,但男护理员稀缺却是不争的事实。纵观整个行业,养老护理员处于薪酬不高、社会认可度不高,且其中大多数年龄较大、无专业技能的尴尬局面。在调查中,不少年轻人认为男性从事护理员工作会不被人理解,还有一部分人不太看好护理员个人职业发展前景。究其原因,年轻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性别差异,认为男性没有女性细心、擅长照顾人。义乌稠江老年养护院的一位年轻家属透露,社会上尚存偏见,导致很多男性不愿意选择这一类型的工作。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对于老年女性是否接受男护理员的问题,愿意者占了一半。“然而,真正进入养老院,大多女性会拒绝接受男护理员。”一位男护理员直言不讳。

  受传统观念影响,男性从业者往往被认为存有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在服务技能上也稍逊于女性,种种偏见导致这一群体的数量徘徊不前。

  男性当护理员有独特优势

  王大伯夫妻已近耄耋之年,这些年妻子陈阿姨患上帕金森病,几乎丧失行动能力,家里人也寻思着给陈阿姨物色一家合适的养老院。对于是否接受男护理员,王大伯显得很坦然,他说,护理工作与医生一样没有男女之分,任何职业男女平等。在桐乡屠甸镇养老院住了5年的钱爷爷表示,其实很多时候照顾老人更需要男护理员,比如翻身,抱着老者上车去医院等。

  家住古荡新村的张爷爷说:“护理员人品好最重要,我们老人年纪大了听力下降,有时反应也比较迟缓,希望护理员多点耐心。”张爷爷也对这个行业的辛苦程度表示理解,“他们要管好几个老年人,精力不够的话肯定吃不消,这点我觉得男性有优势。”

  护理行业要想留住年轻人,除了在待遇上提高,更需要综合施策,加快人才专业化、体系化培养,增强养老护理员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一位接受采访的养老行业从业人员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