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9日上午,“群众生活关系密切典型仲裁案例新闻发布会”在市民中心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物业纠纷增长迅猛,呈现面广、持续和集中的特点,今年前两个月,无锡仲裁委员会受理的物业服务案件同比上升405%。
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与法院的审判相比,仲裁的过程是不对外公开的,且由相应专家进行办案,具有收费低、时间短等特点,“并且仲裁是不分属地的,就是说无论案件发生在何地,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到无锡仲裁委申请仲裁。”此外,仲裁的结果同样具有法律效应,一方拒不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
当天的发布会筛选了10个典型案例,基本涵盖了百姓购房、物业、装修、教育培训等涉及民事生活领域方面的热点问题,记者注意到,其中与房产、物业相关的案例多达8件。无锡仲裁委副秘书长、仲裁办副主任曹琪介绍,目前涉及物业服务的仲裁案件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去年无锡仲裁委共办理各类物业服务案件303件,而仅仅今年1-2月份,这个数据就达到了86件,已跃升为受案量第一的案件。
在其中一起案件中,开发商在交房时要求购房者必须先缴纳2年的物业费,不然就拒绝交房,购房者因此申请仲裁。仲裁庭审理后认为,购房者已经履行了与开发商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中的全部义务,因此开发商拒绝交房的理由不成立,并且需要支付逾期交房的违约金。在江阴的另一起案件中,有小区业主认为物业公司对小区设施维护不到位,因此拒绝支付物业费,仲裁庭审理后认为,如果物业公司违反合同,也应当由业委会提出要求,在业委会和大多数业主未提出异议的情况下,该业主的诉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应支付物业费和违约金。
曹琪分析,此类案件呈现出业主抗辩理由集中、案件类型及主体多元、业主诉求多样、矛盾纠纷尖锐、直接送达难等特点。从处理效果上看,案件多是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为主,以裁决方式结案为辅。
(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