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实行临时管控的消息,使部分市民对城市“菜篮子”安全一度“慌了下神”,如今蔬菜货源日渐充足、市民消费趋于理性,离不开保供人员的默默付出。
从4月1日23:30到4月2日11:30,记者12小时全程跟访食行生鲜无锡仓负责人、卸货员、分拣员、现场组长、配送员等工种,见证保供一线的“无锡速度”。
4月1日 23:45
首辆货运卡车入库
安博中国物流园区10号仓前,食行生鲜无锡仓负责人杨俊站在停车场前,等候着第一辆总部货运卡车的到来,“如果顺利的话,第一辆货车会在12点以前到达。”货车20:30从苏州总部发车,杨俊就收到了提醒。23:45,货车司机江华驾驶着9.6米长、满载12吨菜品的绿皮货车如约到达。在返回总部前,他不能下车,完好无损的疫情防控贴条确保运输车辆“安全”。“上车前会准备些零食和水备用,但其实是不太敢喝水的,一来上厕所麻烦,二来怕耽误行程。”根据运送计划,当晚有4辆货车分批运来60吨菜品,其中,蔬菜和肉类占80%。8分钟后,第二辆绿皮货车也到了。后两辆车分别在凌晨2点多和5点多按时到达无锡仓。
杨俊介绍,平台日均订单量达到日常的3倍,主要集中在蔬菜、蛋奶、水果、肉类、米面粮油等民生消费品上。为了保障运力,配送作业、物流司机等一线住宿员工全部实施封闭式管理,确保安全作业。“想为无锡这座城带来更多温暖和力量。”
4月1日 23:58
卸货工作开始运转
待货车停稳,无锡仓收发室卸货员赵波就开始了他的工作。他首先对车辆进行完全消杀,然后引导车辆无缝对接中转卸货库,最后从内部通道进入内仓,一次次用推车接驳物资入库。根据流程,卸货完毕后他需要再次消杀,然后车辆才能返程。
当夜,他需要完成前两辆车的来货收货。“白天大家的工作时长较长,我作为部门负责人决定让卸货装车的3名同事早些收工养足精神备战明天,晚上的卸货工作我来顶上。”赵波用拖车来回接驳忙碌了近2个小时才完成两辆车的卸货工作,物资筐一点点填满了偌大的仓库一角。随后,他又拖着拖车把几箱物资反向接驳到货车上,“每天都会把来不及配送的货品进行退货清库,然后再换新鲜的菜品送出去。”
4月2日 1:14
出现“突兀”的配送员
刚完成送货又着急返回的一名工作人员与记者不期而遇,“突兀”地出现在备货仓走廊。他叫姚飞龙,是一名配送员,原本应该在白天结束工作的他,凌晨1:14才开始回筐的收尾工作,“下午送出了1000多单,所以才这么晚回仓。”因为不断用手疏散雾气,姚飞龙眼镜下方的白色口罩边缘已混杂着手汗而泛黄。“有时来不及更换,赶紧送完货才重要。”
姚飞龙说,最忙时连续工作过十六七个小时,回仓清理后必须赶紧回宿舍休息,保证充足体力应对第二天的送货工作。
4月2日 1:50
现场组长的“最后一道防线”
凌晨2点是货物分拣部门的上班时间,最近货量太大,仓库临时招募了一批临时工补充人手,第一批临时分拣小队提前10分钟开始排队进场登记。填写姓名、测体温、扫门铃码、搓免洗手液后,由现场组长刘晨晨带他们入场集结“开会”。刘晨晨用略微沙哑的嗓音进行前一天的工作总结……
“临时招募的人手没有那么熟悉业务流程,怕耽误出货时间。”这个31岁的徐州小伙,工作起来有着一股雷厉风行的果断劲儿,他是分拣时间全仓库的“全能王”和“最后一道防线”,不能解决的问题都找他。防疫以来,刘晨晨连续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成了家常便饭,“真的特别辛苦,但一想到有很多人能准时吃到菜,就感觉很爽!”
4月2日 3:30
日行十万步的飒爽分拣员
近50名工作人员开始忙着分区上架、分拣、结算和理货,10个结算台马力全开。在这里,有苏州总仓的分拣冠军“坐镇”,无形中成了所有分拣员的榜样和标杆,而这名“领头羊”,是一个80后爱美的小姐姐。
来自河南的朱芳芳,分拣时候拖筐就走,步履生风。她不仅手脚最麻利,而且对货柜非常熟悉,大多时候不必查阅手持系统就能穿行在货柜间流畅分拣。一旁的同事告诉记者,她每天都要在这里走上10万步。“我自己也没想到走了这么多步啊!”朱芳芳说,运动有利于健康,还能快速完成工作,一举两得。
4月2日 5:45
“配送天花板的天花板”
日出时分,第一辆配送车在朦胧天光中驶向惠山区。在完成了一系列分拣工序后,惠山2线的配送员吴国元迅速理货装车,前往首站天河小区。由于惠山区距离较远,这条区线的配送员总是率先出发,如此才能确保客户及时取菜。
生产主管方凯告诉记者,无锡仓共有26条送货支线,每条线覆盖20多个小区,配送员通常一天配送两次,当天共需配送3万单。“这个数字其实还好,此前有过单日6万单的峰值,两天后的预约配单量将达到8万单!”他说,这个数字,算得上是“配送天花板的天花板”。
4月2日 11:30
把简单的事做好并不简单
前一晚1点多才结束配送的梁溪5线配送员郭立文,9小时后又出现在大仓内理货。这个1.88米的高个子,在重重货箱中神情专注,只想尽快完成1小时后的送货发车。当天,他要依次前往梁溪区22个小区,送完近400个包裹。
有的小区不让车辆进入,郭立文只能单筐接驳运入。关箱时,他的外套已湿,露出白印。“长时间理货装箱难免会沾上冷冻液,没事儿,回去清洗下就好了。”“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郭立文预计,会在下午1点送完最后一个小区。
(晚报记者 金恬伊/文 李霖、朱浩、天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