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疫情赛跑,做不到以快制快,做不到不漏一人,就意味着失误。”锡山区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流调溯源工作组内,来自锡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的大队长张义远说。
4月5日,锡山区已开展全域五轮核酸检测。此前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这意味着自3月30日97号通告发布后的新一轮疫情,得到了控制。从元宵节到清明节,疫情反反复复,搅乱了生活节奏。再次面对紧张气氛,无锡迄今规模最大的封控小区锡山区长泰国际内,一份“大循环”的科学治理样本,从容上线。
雷厉风行
48小时锁定重点人群
公安以最快的流调和最果断的行动,在最初48小时内的“锁定”动作,决定了“控圈”路线图的精准:3月30日,锡山区长泰国际出现阳性病例4人和高危密接2人,对这6人的“时间轴、停留点、接触人员、接触情形”四个维度的流调工作迅捷展开,核酸检测再次上线。
小区的平面图成了“挂图作战”的参考,病例光顾的小区门口的生活超市、生鲜超市、两处公园、菜鸟驿站以及便利店等,流调愈发精细。病例一家曾于3月27日16:44-16:51光顾2家超市,防疫人员迅速排查出88名顾客和8名店员,他们作为同空间接触者,需要参照和病例的具体交叉距离和时间,结合有无现场防护措施,再交由疾控专家判断后续管理方式。
病例一家居住的长泰国际南A区总户数为546户,其中公寓为一栋5层楼,每层53个小套间。公寓楼里有住宅,也有不少工作室、公司;有住户,也有流动访客。通过流调走访,结合时空伴随数据,对场景一帧帧还原,去重、筛查出交叠数据的人员,再一一联系找到。“第一个24小时,我们处理了1万多条有效数据。”锡山区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流调溯源组有关负责人介绍,锡山公安分局和派出所出动所有精干警力,前48小时都是不眠不休。
整体作战
不漏一人反复复盘
不漏一人、严丝合缝。各板块、疾控、卫健、公安、教育等部门快速响应,党员、志愿者连夜集结,火速到岗。借助大数据,指挥部在对内排查、对外搜寻的过程中多线作战,全面摸清人员底数。
开发区、街道、社区、区属国企、社区志愿者、物业管理人员等一支400多人的防控队伍3月30日星夜奔赴长泰国际,在封控、管控区外场实行24小时黑白两班制,小区内部按照“三班两运转”方式,昼夜不停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4月1日19:30起,长泰南A和南B区开展新一轮“门铃行动”,工作人员逐一上门排摸人员情况,对南A居民核酸检测并落实门磁封条,到4月2日凌晨,所有人员全面见底并登记造册。到4月2日清晨6:30,南北两个区域均开展第三轮核酸检测并进一步摸排人员底数。截至4月4日16:00,长泰国际共有核实人数8830人。到4月5日12:30,南北两个区域均开展六轮核酸检测并进一步织密人员底数。
细致温暖
人文关怀处处有爱
在这个超大的封控小区里,居民们的生活并没有任何慌乱不适,甚至得到了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微信群、电话、上门核查确保每位业主的物资采买、就医咨询第一时间解决,和小区业主时刻沟通,宣讲有关的政策、健康监测要求,并对接好8名外籍人士的个性化需求。
占地750亩、建筑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的长泰国际位于云林街道新农丰社区,“控圈”分封控区和管控区分别管理,阳性病例出现的南A严格执行封控要求管理,南B、北A和北B则为管控区,参照封控区要求落实管控措施。因此,不同区域的居民们收到的《告居民书》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居民们的“隔离”生活究竟过得如何呢?除了社区可以代为打印孩子们的作业外,最近几天,不少居民朋友晒出了“两天一送”AB隔离餐。记者看到,4月5日的送菜菜品为鲫鱼、肉、茄子、茼蒿、青椒、豆腐、干辣椒等,随菜附送建议菜单一份。小区有穆斯林20户左右,他们的特殊饮食需求一经微信群反映统计,立即在隔离餐备选项里出现。
被封控在小区的非业主有装修工人、快递、外卖人员20多人,这些人的居住怎么落实?“有人反映上厕所不方便、没有被子!”第一时间成立的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泰国际社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点临时党支部,同步成立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健康监测组、医疗保障组等“一办七组”。“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在上午收到隔离居民的诉求后,临时党支部下午就采购了5套睡袋,送给5个被困南A办公楼的隔离人员,一起送去的还有洗漱用品、烧水壶,方便他们洗澡。对于临时被困的装修工人和快递小哥20多人,在解决了他们吃住的问题之后,还建设了两处帐篷式男女临时卫生设施,方便他们的“方便”。
人文关怀的细致还体现在满足封控区的临时集中就医需求上,一位来自街道卫生中心的全科医生在小区内蹲点,为80多位不同需求的孕产妇、急重症患者、有基础病的老人、化疗人员等点对点预判是否需要转运至医院、采购急需的特殊用药等需求。
(晚报记者 陶洁/文、摄 部分图片来自陆航团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