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为年纪大找不到工作而烦恼?抑或是长期失业求职无门?昨天,从市人社部门获悉,有一种岗位,专为就业困难人员和特殊群体开发,托底线、救急难。近年来,无锡市人社部门就开发了不少这样的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精准上岗。
自力更生 这份工作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份工作稳定有保障,我会好好做下去”,43岁的丁春利是一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去年7月,经人社部门就业援助,成为惠山区钱桥街道馨禾残疾人之家的一名职工。
很长一段时间里,丁春利要在家里照顾家人,无法出去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除了依靠之前打工留下的积蓄,只能请求长辈接济。“社区一直都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也在帮我留意合适的岗位”,对于这份工作,丁春利十分感激,她说:“我自己家里就有残疾人,更能够体会他们的不易,也愿意尽心为他们服务。”
残疾人日间照料、文体活动组织……上岗半年有余,丁春利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丁老师”。今年三八妇女节,丁春利接到了一通特别的电话,一个二级智力残疾、平时不太说话的女孩专门打电话跟她说“丁老师,节日快乐”,丝丝暖流穿过传声筒涌上丁春利的心头,让她坚定了在这个岗位上好好做下去的信心。“看着他们中的一些人从来时的寡言少语到日渐开朗、融入集体,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这份工作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如今,丁春利的工资足以负担家庭的日常开销,她感到轻松了不少。
去年,钱桥街道有22名就业困难人员和丁春利一样,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成为公益性岗位上的一员。
托底救急 今年将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以上
公益性岗位,是由各类用人单位开发并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专门岗位,主要包括满足公共利益和就业困难人员需要的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具有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的属性。如保洁保绿保安、公共设施维护、妇幼保健照护、养老托幼助残、河湖巡查与管护、垃圾污水处理和转运、交通值守、治安巡防、市政管理等。
“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市就管中心就业服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稳就业”政策落到实处,近年来,无锡市人社部门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今年,将持续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功能,开发老旧小区保绿、保安、保洁,人口协管、蓝藻打捞、疫情防控等公益性岗位,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可直接咨询当地街道(镇)人社部门,或登录乐业无锡“就业创业云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岗位信息。
申请认定 用人单位可享受多重补贴
据了解,政府及其部门、社区(村)、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能提供社区便民服务岗位的非营利性单位,都可以申请认定公益性岗位。按照属地原则,有开发需求的用人单位需向公益性岗位所在地街道(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经办部门提出申请,还可以获得多重补贴。
一方面,根据实际安置人数,可获得公益性岗位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另一方面,根据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还可获得全额社保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部分),补贴险种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期限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对补贴期满后仍然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重新计算,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晚报记者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