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锡教风采

@全市高三学子 “疫”考过来人,对你说

  无锡市第一中学毕业生周筱乐现就读于复旦大学自然科学试验班。她希望结束一模的学弟学妹们能调整好心态、认真总结。在为好成绩欣喜之余,也要总结自己正常发挥的原因,不管是因为某种题型的熟练掌握抑或是成功调整考场心态,然后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如果发挥不理想,也要尽快整理好心情,理性分析不足以及还能提高的地方,展开针对性训练。在一模结束到高考期间,周筱乐认为要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行之有效的复习节奏和方法,不要盲从他人的经验;其次,要注重归纳总结高考繁多复杂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方便记忆并有效运用;再者,不要把问题拖到明天,无论是上课抑或是写作业中遇到问题都要及时记录,询问同学和老师;最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和心态调整。越临近高考,心中越容易忐忑不安,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到学习效果以及临场发挥。“如果感到心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习与生活,一定要及时和老师、父母和朋友进行沟通和排解。”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毕业生谢朱宁馨,现在是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在她的印象中,高三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考试和习题,学生在高强度的复习中很容易被压力吞没。她想对高三复习中的学弟学妹们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首先不要过于紧张。面对模拟考试,不管是因为担心排名有波动还是担心各方面成绩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还是要先把这些焦虑放在一边。模拟考试的意义只是为了加深自己对现阶段学习情况的了解,找准自己的弱项所在,尽可能填补上。如果感觉复习到了一个瓶颈期,可以主动找相应科目的老师聊一聊,一起分析一下接下来要努力攻克的方向,“从我个人来说,我会建议大家在最后一段复习时间里吃好、喝好、睡好。如果感到焦虑时,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家人聊聊天,散散步,保持良好的心情。”此外,她建议高三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最好能细化到每一天,根据自己的情况查漏补缺,在巩固基础和攻克难项中把握好整体的复习节奏,这样有利于以平稳的状态迎接高考。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国家生命与科学技术人才基地班大一学生李奕总结高三复习心得是,设定好计划,调整好节奏,不能随心而动,按部就班攻破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点。珍惜每一次考试,切忌消极、颓废,养成良好的应考心态和临场应变能力,可以让自己在考试时如有神助。她提醒,复习过程中也不要过度逼迫自己,保持正常作息,感到烦躁无味时要适时给自己放假。在高三紧张的冲刺阶段,保持愉快的心情至关重要。

  高三生活对学子们来说,就像在爬一座令人畏惧的大山。尤其在疫情之下,居家隔离、网课也许成为学生熟悉的另一种学习状态,但高三学子不能因此松懈,坚持拼搏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看尽山顶的无尽风光。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没有哪个胜利者是依靠幸运成功的,只有历尽千帆才能得偿所愿。希望高三学子未来能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毕业生张诗娴,目前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高三很累很辛苦,但我们更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劳逸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是张诗娴眼中十分重要的学习过程。“认真在于时时事事都能高质量完成,无论课堂还是作业,这样就会发现自己不理解和不熟练的地方在哪里。”张诗娴建议,解决问题时要先试着靠自己,找出卡脖子的点,再去问同学和老师,这样针对性更强。此外,解决问题要尽快,拖得久可能就遗忘了。她还强调反思问题的必要性,不要盲目刷题,学会把控复习节奏。“考前的复习心态、考试的心态、考后的调整心态都需要重视。”张诗娴说,高考前的所有模拟考试都不是决定性的,因此要少担心、多学习,积累信心。此外,可以经常想象高考场景,知道自己对哪些方面比较担心,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我还想提醒大家不要自我欺骗,不要做耗时长而收效微的事,也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贬低自己。”

  现就读于苏州大学的洛社高中毕业生陆嘉怡很感激自己的高三生活。“高三教会了我如何和自己共处。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用自信和自我肯定去塑造强大的心理。”陆嘉怡还分享了自己总结的学习逻辑,从解一类题到改变一个习惯,再到提升一门学科成绩等方面都很适用。首先,不要逃避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聚焦;接着要制定合适的计划,与老师、同学分享后,经过检测反馈再完善,这样能够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安慰。高三复习很辛苦,同学们要注意身心健康,多多汲取身边人事物的正能量,同时消化负面情绪,有需要时要向信任的人求助。“我高三时有一段时间异常疲惫,每次往左看,学霸同桌一直在奋笔疾书;往右看,一对沉着冷静的女同桌对学习充满热情和耐心,他们身上的正能量也感染着我坚定走下去。”

  就读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洛社高中毕业生方旭,他认为学习效率很重要。其次,要认真做好每一张试卷,分析好每道题,不要试图通过假认真的表象逃避思考。“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学习资源,和伙伴、老师多多讨论,在和他们的交流中能对题目的思路解法有更深的认识。”方旭说。 (杨涵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