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众聊吧

“兴价比”成消费哲学? 年轻人愿意为兴趣付费

  事件概述

  为兴趣爱好付费,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中愈发普遍,在年轻消费群体内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深层次看,兴趣消费是年轻消费群体自身情感、个性的一种表达,在由兴趣爱好组成的圈层里,他们收获了精神给养。但同时,兴趣消费也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不菲花销,有发展成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的风险,需要合理引导。中青校媒一项调查显示,83.02%的受访大学生会因收获喜悦和内心满足而为兴趣买单。(来源:人民日报)

  网友评论

  @隔壁班的俏桑:难道不应该吗?

  @金吉Jinji:作为一个90后,我可以去非洲旅行一趟不心疼,但点外卖如果没有优惠券还是会很心疼……服!

  @杉林沐:等我能为兴趣自己随意买单的时候,兴趣才是兴趣。

  @小艾同学:我舍不得买贵的衣服,但是全部钱基本都拿来买酒喝酒了(很多人觉得不妥)。消费可能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热爱的体现吧,可能这代人接受的价值观和热爱就是这样。

  @赵雯琪:“兴价比”这个概念还挺有意思。

  @盘丝洞38号-crystal:就是。性价比啊,价值不同。

  @还是王森好:刷着刷着就买了……

  @BelyndaQ曲越:摆脱了匮乏感之后才会理性。

  @某某某: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发生了变化,或者说是整个社会的变化。好或坏无法评说,但我会给我的子女再仔细分析一下。

  小编说两句

  所谓“兴价比”,通俗来说就是“有钱难买我高兴”。年轻群体更加注重个人体验,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经济社会的进步。但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在为兴趣付费的同时,还是要衡量自己的驾驭力,一味跟着兴趣走的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不值得提倡。关键在于如何在兴趣消费和实用性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兴价比”可以有,而“性价比”也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