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今年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

“无人机”飞防事半功倍

  本报讯 小麦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目前全市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近日,马山街道群丰社区一处农田上空,伴随着嗡嗡的马达轰鸣声,一架农用植保无人机正盘旋在麦田上空进行喷药作业,掀起阵阵绿浪。为破解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新型技术模式推广困难等小农户农业生产现代化困局,滨湖区农业农村局提前落实资金统一购置约1500亩麦田防治药剂,实践赤霉病飞防作业,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滨湖区农业农村局委托专业飞防服务组织,对马山街道群丰社区320亩农田连片整治地块小麦种植区开展小麦赤霉病飞防作业,不到半日,无人机便完成了喷药工作。结合此次作业,该局还邀请专家从植保无人机设备运行原理,配药、装药、起飞、喷洒、降落等环节,向马山粮食种植户和基层农技工作人员进行了演示。“以前需要十几个农民背着四五十斤重的农药桶才能喷一遍。无人机半天就把药打了,真方便!”马山蔬菜公司种植大户施小海对无人机的高效率连连称赞,“特别是今年疫情形势严峻,人手不足,要不是有这个服务,还真要耽搁打药了!”

  据了解,本次作业的无人机载药量达40公斤,日作业面积可达300-500亩,是农户自防作业的20倍。小麦赤霉病飞防效率为70%-80%,较农户自防提高20%,预计可挽回10%产量损失。而且,一亩“飞防”服务收费仅几元,一次喷洒可达到“防病、助苗、增产”三重效果。目前,滨湖区已初步组建了1个专业化飞防服务组织,拥有植保无人机8架,作业区域已覆盖全区粮食作物。“后期,我们将探索研究滨湖特色经济作物的飞防作业,确保截断病虫害流行途径,以高质量防控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该局负责人表示。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暴发性、隐蔽性、防治适期短等特点,若不及时防治,不仅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还会造成小麦籽粒中真菌毒素超标,严重影响小麦质量安全和农民增收。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4月降水偏多二至三成,气温偏高1℃-2℃,再综合今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小麦品种布局,预计全市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防控形势严峻。因此,近阶段我市农业部门将防控小麦赤霉病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还专门成立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服务指导组,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指导各地科学开展赤霉病防控工作;畅通物流运输渠道,力争赤霉病防控药剂能够进村、进店,扎实推进“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行动,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