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文明家庭”捐献热血

  苏大伟父子一起献血 左二苏大伟 左三苏豪

  “他可是‘献血达人’,20多年了一直坚持参与我们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献血总量已超一万毫升,这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换了两遍,这个献血量可以挽救30多条生命呢!”据无锡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荣获过“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的苏大伟不仅多年来带领全家献血达1.5万毫升,还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热血捐献”队伍,积极向周边群众普及献血知识,宣传志愿服务精神。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献血总量竟达1.5万毫升

  苏大伟的家在惠山区洛社镇保健村开元庄。1996年10月,在家里农忙的苏大伟通过电台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无锡市中心血站血库告急,号召市民踊跃无偿献血。“当时就说去看看,能献就献,不能献就回来继续干活!”第一次,苏大伟献出了200毫升的血,拿到了红彤彤的“无偿献血证”。那时候的农村人不了解无偿献血,他的行为引来了一些不理解的声音,很多人说他是“痴子”,但喜欢尝试新事物的苏大伟却并不在意。此后,他不但自己带头无偿献血,还带领身边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妻子施春妹就成为了苏大伟献血志愿队里的第一名志愿者。“我一直都记得1998年,那年是我第一次无偿献血。”施春妹回忆,当时村里来人找苏大伟动员无偿献血工作,然而大伟才刚献完血没多久,并没有达到再次献血的时间要求。这可怎么办?苏大伟犯起了难。自己无法献血,村里人又都觉得献血“傻”,那谁来献血?这时,默默站在一旁妻子突然站了起来说:“我来献血!我来!”至此施春妹就成了苏大伟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名队员,陪伴他一起参与志愿服务。在父亲的带动下,儿子苏豪18岁那年,也跟着父亲一起去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父亲是我心中的榜样。”苏豪这样评价大伟。起先苏豪不是很理解父亲的行为,“为什么要花精力做这些?做这么多又得不到回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苏豪慢慢体会到了父亲心中的那份志愿情,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18岁第一次无偿献血以来,他至今累计献了18次成分血,每次都要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

  多年来,全家人共献血50多次,献血量近1.5万毫升,当得知配型合适的骨髓可以拯救白血病患者时,他们还主动联系无锡市红十字会,将一家三口的血样登记进入了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全家总动员,宣传献血知识

  “我从一名普通桃农成为一名志愿者、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都离不开我的家人、我的妻子的支持。”苏大伟说。2002年苏大伟自费10000元制作的24块献血科普知识展板在无锡闹市区广场展出,当时的10000元几乎是全家人两年的收入。施春妹没有表示反对,反而对丈夫所做的一切表示理解,她说:“大伟经常对我说他做的事都是在帮助别人,我理解我的丈夫,我觉得有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丈夫很幸福。”从2002年开始,夫妻俩在镇党委和上级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在上海、南京等地各处跑,收集有关资料,以自己多年来无偿献血的生动事实现身说法。

  在苏大伟的感召和组织下,越来越多的农村献血志愿者加入了他发起组建的农民献血队。如今,这支献血小分队已成为洛社镇献血工作的主力军,队伍也已经壮大到了数百人。

  为了进一步宣传无偿献血和公益事业,苏大伟同家人商量,在自己的家里办起了无锡市首个农家展览馆,内设书画馆、无偿献血馆等,免费为来自周边的农民们开放。自2015年以来,苏大伟一家人花费近百万,新建了一栋三层楼、将近450平方米的“苏大伟志愿文化馆”,将志愿服务基地、农家书屋、党员群众学习中心户、红十字宣教基地等功能室进行资源整合,更好地为周边群众传播公益精神。

  (毛岑岑/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