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锡教风采

讲一讲、画一画、写一写

让素养之花在阅读中个性绽放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是什么样的? ”近日,无锡市东林小学副校长陈淼收到了所教班级学生提交的阅读作业——我给同学来出题。“前期孩子们都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为了考查他们的阅读成效,我布置每个学生结合作品内容出五道题。”陈淼告诉记者,“有的孩子出的题都集中在他感兴趣的几个人物上,可见出题学生对人物印象深刻;有的孩子出的题,侧重在情节的细节方面;也有孩子出的题集中在前三章,有可能后面的内容还没有仔细读完,我要及时跟进了解他的阅读情况。这些题目经过筛选,后续将组织一场班级阅读知识竞赛,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整本书的印象。”

  陈淼在教学一线已工作22年,曾获得“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学科优秀青年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梁溪区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等荣誉。她先后16次代表区、市、省参加语文赛课、教师技能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

  “十几年前,我到常熟参加了一次讲座,主讲人通过绘本《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分享了陪伴孩子阅读的经验,给我的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开始关注如何以书本为载体,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综合素养。”陈淼回忆道。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她用“读绘”二字概括自己的教学特色:“‘读’既是朗读,也是阅读,既是读语文书,还是读课外书。而‘绘’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画图,而是不同形式的表达。”她认为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为老师要努力给予他们个性化的舞台,贴近兴趣去调动他们,让他们有展示的欲望,带着愉悦的心情“绽放光芒”。有的学生会每天记录自己读书的点滴感受,陈淼会用小评语和他“笔谈”;“阅读大王”喜欢课间把自己看过的书讲给周围的同学听,陈淼会加入其中成为一名“热心听众”,有时还会交流彼此的书单;还有童话剧演出时发现了有意思的小道具,陈淼会邀请制作者向全班分享一下制作创意。

  在带领二年级学生阅读《一年级小个子二年级大个子》这本童书时,陈淼曾组织了一次“画故事”活动。有的学生画了地图,有的画了故事里的某个场景,“有个名叫谢卓妍的孩子,图虽然画得很简单,但她像个小导游一样,用生动的讲述带着其他同学‘沉浸式’地在故事里走了一圈。讲完后,我就借机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点,加深印象。”教高年级时,陈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并指导他们制作“读书思维导图”“好书推荐卡”“读书小报”等,培养他们整合式的表达的能力。“阅读既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育人的方式。希望他们读书的时候能‘费点劲’,用力去思考、去表达,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逐步转化成自身的素养。”陈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