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贵州独洞村驻村第一书记返锡,全村以“最高规格”送行

人回来了,帮扶还要持续

  独洞村村民送别盖中辉(图左)。

  欢歌笑语,挥泪不舍。4月15日,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独洞村进行着一场告别。当天是该村第一书记、江南大学法学院教师盖中辉结束任期返岗的日子。盖中辉为大家办的事,村民们都记得。村民们自发聚集在村口,用当地的“最高规格礼仪”同他道别。“感恩驻村帮扶情,祝盖书记一路顺风。”“情系独洞村,心存独洞人,欢迎盖书记常回家看看。”质朴的标语,流露出村民对盖中辉的真挚谢意。村里人给他缝了一身侗族服装,特别漂亮。身着盛装的盖中辉在芦笙鸣响、红色横幅中与村民们挥泪道别。

  4月18日,回到无锡的盖中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会继续把自己当作独洞人,情系那片热土,一如既往地牵挂。支持乡亲们发展。”

  “孩子王”做了很多事

  先后在从江县上歹村、独洞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盖中辉,还拥有教师、社会工作者、公益人、父亲等诸多身份。这让他格外关注当地孩子的教育问题。调查越深入,盖中辉改善当地教育条件的心就越迫切。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少,盖中辉就想为他们建个图书馆。“我想让这里的孩子通过阅读扩宽视野,拥有更多选择。”在他的帮助下,三层楼的综合图书馆、公共浴室、现代化足球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都建了起来,当地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在上歹村村主任潘翁玩眼中,盖中辉俨然一个“孩子王”,“盖书记为我们做了很多事,他对孩子们特别好。孩子一见他就会上前亲热地牵他的手。”

  今年3月7日,独洞小学全校300余名师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校舍。这所小学的旧教学楼年久失修,而校外修建的新教学楼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没有启用。盖中辉上任后不久便着力推动新校舍启用工作,补齐相关手续后实施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了新校门、食堂、图书馆、侗族风格的表演舞台等。该校校长石永成说,盖中辉是学校的常客,我们常和他交流学校发展规划。“他人很实在,真正为村民办实事。”石永成说。

  不止如此,盖中辉还把自己住的木房改造成一个文化空间,成了学生放学后最喜欢的去处。“我用废弃的课桌和木板做成了大长桌,买了书架放上书和绘本,布置了地图、书法作品等。”他打趣道,“不止孩子喜欢来这里,今年春天还来了一窝燕子,我多了每天擦桌的活儿。”

  在青山绿水中谋发展

  青山绿水,蜿蜒曲折的道路,独特的吊脚楼,傍晚袅袅升起的炊烟和淳朴的民风,是盖中辉对定点帮扶村的第一印象。他欣赏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浓浓的人情味,同时肩负着促进山村发展的责任。

  和村民一起上山林、下稻田摸清村情后,在盖中辉的帮助下,上歹村和独洞村的农业合作社逐步建了起来,发展形势良好。上歹村建了厂房,还拉来了优质打米机、包装机和榨油机等,村民的收益因此有了提升。村里20多岁的潘该写,在盖中辉的指导下开直播介绍风景秀丽的家乡,已经收获了数千名粉丝,有好几批人慕名而来旅游。今年,小潘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尝试通过新方式推荐自己的家乡,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经济。

  目前,独洞村专注草药种植的农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村里7户敢先行先试的村民一起种黄精、重楼等草药。50多岁的村民石振余放弃了月薪8000元的工作,回乡用手机自学种黄精。“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很足,这就是希望。”盖中辉说。草药生长周期很长,盖中辉即便回到无锡,依然在指导村民们实施种植计划。

  带回沉甸甸的收获

  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两年里,盖中辉为村民办成一件又一件事。他总结说,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我学会了有耐心地在夹缝中想办法、解决问题。”此外,众多无锡乃至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支持,让他在当地做实事有了信心和底气。早在图书馆开建之前,无锡的学校、爱心人士就捐来大量图书。那段时间,他坚持为孩子们送书上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得益于无锡爱心企业提供的资金,三层高的综合图书馆得以拔地而起,如今已经成了村里的地标建筑。

  村民们淳朴的情谊是他两年来的另一个收获。“每到饭点就有村民喊我到他们家吃饭。”盖中辉说,孩子们不经意间给他的温暖,最触动他的心,“有一天,我无意中夸了一道野菜好吃,第二天晚上就在住处门口看到一把野菜。那是孩子们特地去山上采回来的。”盖中辉临走前一天,独洞小学校长石永成特地邀请他和学生道别。当盖书记转身出校门时,孩子们哭成一片。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