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骗子换了新“马甲”

当心这些涉疫情类诈骗!

  在大家齐心抗疫的时候,不法分子却以“疫”之名借机敛财,千方百计实施诈骗。记者昨从市反诈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有多人落入涉疫情类诈骗圈套,市民对这些新“套路”要加强警惕。

  案例1、

  网购的快递包裹要“销毁”

  家住锡山区的孙女士近日接到一个00开头的电话,称一名快递员感染了新冠病毒,涉及到的所有快递包裹都有风险,其中就有孙女士网购的狗粮,需要进行销毁。考虑到孙女士因此遭受了损失,对方表示可以赔偿140元。

  没过多久,对方再次来电,称钱已退到孙女士支付宝备用金中,但是多转了360元,要求孙女士将钱退还至指定账户。孙女士按照对方要求转账后,发现自己提取的支付宝备用金其实是小额消费贷款,于是报警。

  案例2、

  “疫苗统计员”主动加好友

  惠山区居民石某某遇到了另一种诈骗陷阱。事发前石某某收到一名昵称为“疫苗第三针统计人员”的QQ好友添加申请,随后被拉进了一个QQ群。

  在群里对方推荐了一款软件,声称可以通过聊天群和软件进行推广,从中赚取佣金。石某某尝试了几单顺利获得佣金,便信以为真,可不久就被告知返利没有成功。为了拿到本金和返利,石某某在平台接待员诱导下继续转账,待察觉自己上当受骗时共损失4万多元。

  统计

  受害人中男性比女性多

  从市反诈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共接报涉疫情类诈骗警情近30起,案件总数虽然不多,但诈骗套路值得警惕。民警分析指出,涉疫情类诈骗从具体类型来看,有虚假购物和服务类、刷单返利类、虚假投资理财类,还有虚假交友类、冒充客服类、冒充熟人类等。从不法分子的作案特点来看,骗子通常实施诈骗后以受疫情影响不能发货、不能见面等理由进行推脱,继而与受害人终止联系。还有骗子冒充“疫情统计员”或相关工作人员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实施诈骗,以及以投资“新冠疫苗”为由头实施诈骗等。

  涉疫情类诈骗警情的受害人主要集中于21岁至30岁和31岁至40岁两个年龄段,且男性受害人多于女性受害人。

  提醒

  流调不会询问无关隐私

  警方表示,涉疫情类诈骗看起来手法新,其实是不法分子换了一个“马甲”,结合当下社会关注点给自己设置的骗局加了一个名头,这些骗局进行到后来还是“熟悉的配方”。民警表示,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流调时,不会询问与疫情防控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也不会给被调查人发送任何链接或二维码,更不会要求被调查人输入银行卡或密码等信息。市民如果遇到关于健康码、行程码、打疫苗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接到陌生电话产生担心和疑问的,可以向自己所在社区询问。“如果显示00开头的电话,那么均属于境外电话,都没必要去向派出所或社区核实,市民可以直接判断接到了诈骗电话”,民警说。

  警方提醒市民,当收到自称是防疫机构人员的微信、QQ添加请求时,当“客服”告知网购物品因疫情无法送达且可帮助办理理赔时,当网上“好友”推荐投资“新冠疫苗”时,当久未联系的“国外朋友”突然冒出来称“受疫情影响需帮忙购买回国机票或借钱”时,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查询,也可以拨打96110反诈预警劝防专线进行咨询确认,加强防范,切记“不贪财、不转账”。 (晚报记者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