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昨天上午,无锡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无锡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通报了近20年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
发布
无锡知识产权法庭年内揭牌
定址新吴区和风路
无锡中院副院长蒋飞介绍,根据最高法院的批复,无锡知识产权法庭将于今年揭牌成立,成为全国第25家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按照规划,法庭地址拟定于新吴区和风路上。法庭将设立6至8个科技法庭,在案件管理、庭审同步、司法安全保障、智能诉讼服务等方面配备信息化装备。预计无锡知识产权法庭将于5月1日之后接收首批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
案例
员工辞职另立门户
“反向侵权”判赔190万元
在发布会召开的同时,新吴法院开庭宣判了一起不正当竞争案。
无锡双象橡塑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象公司)是无锡知名橡塑机械制造企业。2016年,在双象公司工作了15年的“老员工”陈东(化名)辞职另立门户,创立了东盛公司(化名)。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为环保机械、橡塑机械等,在业务与客户上与双象公司存在交叉。
东盛公司成立后,陈东联系在双象公司任职时的客户,将客户厂区一台从双象公司购买的压延机上的铭牌更换为东盛公司铭牌,供人参观。同时,东盛公司在公司网站上大量使用双象公司厂区及产品、生产设备的照片,虚构所取得的荣誉进行对外宣传,并在网络上称“东盛公司就是双象公司分出来的”。
2021年10月,无锡市市场监管局认定东盛公司的行为构成虚假宣传,处以罚款30万元。当年年底,双象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东盛公司停止侵权行为,进行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及维权带来的各项费用支出共计190万余元。最终,法院判定东盛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责任,对于双象公司要求东盛公司赔偿190万余元的请求依法予以支持。
知识产权案件“大数据”
● 平均89.88天 审理速度加快
无锡中院知产庭庭长陆超介绍,知产庭自成立以来,从审判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以圆桌调解法、专家论证法、成本核算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案件“调解五法”,知识产权案件一审调撤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远远高于一般民事案件的调撤率。
2017年以来,在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及疑难复杂程度增加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了各项审判指标:近5年结案率为102.19%,一审服判息诉率为89.28%,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8.95%,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89.88天。
● 涉及领域增加 为新兴产业护航
2006年,无锡中院获得专利案件管辖权。2017年,根据最高法院的部署,无锡地区的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和部分行政案件,由苏州知识产权法庭管辖。2021年,市中院重获外观设计专利案件管辖权。
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7年间,无锡中院审结专利侵权案件1067件(发明专利113件,实用新型专利348件,外观设计专利483件),侵害技术秘密案件19件,技术合同类案件75件。涉及行业除起重机械、传送装置等传统工业设备制造外,扩展到玻璃器皿、吸盘、电热垫等日常生活用品生产行业,以及医用LED封装模组、光感电子标签、太阳能电池串焊、电动汽车充放电插座等新兴高科技行业。
● 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 合计近九成
陆超介绍,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件是无锡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基本盘”。2017年至2021年间,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占比分别为21%和67%。
无锡中院2002年审理的“前程”商标权属案,为全国首例自然人共有商标权案,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当事人同意共有商标专用权,实现“共赢”。2004年,审理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诉无锡亨利威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案,为江苏省首例涉外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案。
● 打击力度增大 食药违法“零容忍”
自2009年江苏法院全面推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以来,无锡法院实现了对知识产权的立体保护。2017年至2021年间,无锡法院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97件,审结186件,判处犯罪分子440人(其中判处实刑87人),没收违法所得共计571.88万元。
无锡法院对于涉及食品、药品、母婴幼儿专用品等严重危害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坚持“零容忍”态度,在2020年,无锡法院审理的酒类商标犯罪中,实刑率达到76.47%。另一方面,加大财产刑处罚力度,以2019年为例,无锡法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累计罚金总额就达到了3386.1万元。
(晚报记者 甄泽 毛岑岑 宋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