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红
人物描写是小学习作的训练重点,它需要立体刻画,细致描摹,才能做到栩栩如生,让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乐于观察,思维活跃,但落在笔端却容易千人一面,陷入流于表面、缺乏生气的描写。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人物描写典范,有效地凸显了人物的内在特点。因此,教师要善用经典,巧设支架,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打开五感,理清思路,善拟提纲,让描写传神达韵,成为穿透人物内心和意志的渠道;让人物表情达意,在文字里呈现为生命与灵魂的塑像。
巧搭支架,撷取技巧
“一日曲”猜字谜快速破冰,拉近师生距离。“看汉字猜人物”游戏重温经典人物形象,活跃课堂,趣味盎然。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看似简单的方块字,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如何使图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通过评析经典例文,人物描写的三把金钥匙应运而生——第一把是主人公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第二把是周围环境描写,第三把是周围人物描写。第三把金钥匙分头着力,落实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技巧。
打开五感,仔细观察
一个孩子和一片废墟的图片就像一把利刃,极具冲击力。观察一幅图片,学生可以聊的内容有很多:图中发生了什么?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孩子的命运如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与故事的脉络。学生的五感逐步打开,人物“命运”在战争与和平的思维中创设,演化出不一样的结局。三把金钥匙相辅相成——正面描写描摹外貌、关注细节、揣摩心理,故事与人物水乳交融;侧面描写打开五感,多觉并用,丰富情节,读者与人物并驾齐驱。感官的加入,使故事的展开一气呵成,人物的塑造立体鲜活。
理清思路,巧拟提纲
学生思路一打开,文泉喷涌而出,好似“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时老师因势利导,例文先行,进行写作思路的点拨。如若是战争的苦难,侧重于图片中成为一片废墟的火车站,渲染悲惨的氛围;再写废墟中的小男孩和他悲惨的故事;最后点明主题——战争带给人们深重的苦难。若是和平的珍贵与美好,以图片中小男孩的口吻进行第一人称叙述,先写和煦的阳光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他的小孙子一起晒太阳做游戏;再写这位老人拿出一张老照片给小孙子讲述自己悲惨的童年;最后老人以亲身经历告诉世人和平的美好,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以人物刻画为主,例文构思为辅,穿插倒叙和人称的手法教学,巧妙融合,水到渠成。
总结提炼,反思升华
无言奉献的父母,谆谆教诲的师长,相互启迪的同伴……生活中有太多印象深刻的画面烙印在脑海中,再忆时,我们不妨让这些特写镜头中的人物再次“活”起来,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让人物在文字中撷取精华恣意生长,让人物在纸片上翩然起舞活灵活现,让人物在经典中薪火相传熠熠闪光。
(作者系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