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至25日,为期三天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举办。“数字阅读”成为大会的焦点话题之一。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06亿,相比2020年的4.94亿,增长率为2.43%;人均阅读量电子阅读11.58本、有声阅读7.08本。
数字
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逾5亿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介绍,《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基于全国46家数字阅读平台(企业)、传统出版单位、研究机构以及近10万名数字阅读用户的调研数据编制而成,数据采集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至12月。
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营收规模为415.7亿元。其中大众阅读302.5亿元,有声阅读85.5亿元,专业阅读27.7亿元。
在收入结构方面,订阅营收为219.07亿元,广告营收为106.83亿元,版权营收为65.68亿元,其他营收为24.12亿元。相比于2020年,订阅营收、广告营收和版权营收三个板块分别增长了12.70亿元、33.37亿元和23.83亿元,对整个市场规模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18.17%、47.73%和34.10%。
《报告》还显示,截至2021年底,数字阅读上架作品数量约3446.86万部,相比2020年的3103.6万部,增长率为11.06%。这其中,网络文学作品约为3204.62万部,电子书约为180.54万部,其他作品约为61.70万部。
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06亿,相比2020年的4.94亿,增长率为2.43%;人均阅读量电子阅读11.58本,有声阅读7.08本;从阅读时长来看,电子阅读用户已经进入深度阅读阶段,而有声阅读呈较为碎片化的特点。
现场
数字阅读成果展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
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数字阅读体验馆里举行了数字阅读成果展。《迷宫·如意琳琅图籍》、新华字典APP、中国诗词小课、国韵承传APP、“史学双璧”多媒体出版工程、《皮影中国》AR绘本、“轨道在线”AR、中油阅读APP系统、咪咕5G云党建、5G云游博物馆、“凯叔讲故事”玩偶、番茄小说AI朗读等等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阅读体验。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番茄小说AI朗读由火山语音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为让AI音色接近真人播讲的效果,在合成音质、韵律重音、语气语调等多个方向上都进行了模型探索和优化,为用户提供了高度拟人的沉浸式听书体验。
不仅如此,番茄小说AI朗读还打造了风格多元的音色矩阵,能适配小说人物的不同人设,表达出开心、悲伤等多种情感,让AI音色恰当地表现出故事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概念音色抢鲜听这一选项,可以多角色对话,多风格音色演绎不同角色,智能预测情感及语气,让听书更有沉浸感。在特色方言方面,东北老铁音、陕西掌柜音、天津相声音,三种方言形象演绎,让听书更有趣。
在“凯叔讲故事”展位,工作人员介绍,基于线上虚拟音频衍生出实物产品,把孩子喜闻乐见的玩偶形象和凯叔优质内容,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打造成行业首创的产品形态——故事玩偶。不需要依赖网络,方便孩子们在不同的场景随时、自主使用,给孩子提供优秀的使用体验,减少了孩子听故事对于家长手机的依赖。
活动
全国46家书店获评“年度最美书店”
4月24日上午,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全国共有46家书店获得“年度最美书店”殊荣。江苏有两家书店上榜,分别为言+买书汇、凤凰国际书城。
据了解,本次获得“年度最美书店”的46家书店,涵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既有新华等国有书店品牌,也有民营书店品牌;既有综合性的大型书城,也有小而精的特色书店;既有转型升级的书店老品牌,也有近几年出现的书店新面孔。
它们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展现了实体书店红色传承之美、文化涵养之美、责任担当之美、业态创新之美、融合发展之美、环境设计之美,反映了实体书店近年来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在逆境中不怕困难、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拯救阅读是每个人必须正视的事”
观点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到来,作家雪漠携新书《雪漠诗说老子》在爱奇艺知识平台开讲“拯救阅读力”公开课,倡导碎片化时代“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
《雪漠诗说老子》本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作者雪漠用一首哲理长诗创造性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懂《老子》五千言。直播交流中,雪漠说:“如果说老子的《道德经》是葡萄的话,《雪漠诗说老子》就是酿成的葡萄酒。”
对于当下手机碎片化阅读时代,在雪漠看来,每天浅表化的、碎片化的阅读,让我们的思维被手机所控,我们进不了自己的心、进不了世界,我们的阅读力被摧毁了,变得非常浮躁,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碎片化时代要学会拯救我们自己的阅读,拯救阅读就是拯救思维,拯救智慧。通过对文学和文字的品读,可以让我们的思维走向一个更大的人,更精彩的人,而不是一个被机器所控的生物,被手机所控的生物,拯救阅读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正视的事情。”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