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新闻

关于职业病,你不知道的事!

  (高萌 制图)

  尘肺病、噪声聋、化学灼伤、职业性皮肤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2022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0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你对职业病防治知多少?

  【误区】

  颈椎病、鼠标手、玻璃胃是“职业病”吗?

  “上班太忙,吃饭不规律,胃病快成了职业病”“天天对着电脑,颈椎病和‘鼠标手’都来了,能算职业病吗?”“因为工作的关系,得了脂肪肝,这总算是职业病了吧?”聊起职业病,劳动者们常如此感叹,却不知这也是大众对职业病认知的“误区”,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法定职业病。

  记者获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来说,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根据2013年修订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包括10大类共132种。具体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职业性皮肤病9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性传染病5种、职业性肿瘤11种和其他职业病3种。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现象】

  新增趋缓,无锡职业病病例数量总体稳定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数降幅达43.8%、19个重点行业开展了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县区覆盖率达95%以上。“无锡职业病病例数量比较稳定,其中尘肺病患者占多数,职业性噪声聋有所上升,还有一部分以化学灼伤为主”,市疾控中心职业与放射卫生科副主任林洁介绍,大多数职业病,在长期监管之下和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众”。“以无锡现存的工矿企业为例,他们确实存在尘肺病致病因素,但由于控制得当,我们的本土新增病例并不多,只有一些操作不当的意外致病、致伤”,林洁说。

  “环境差,风险高的工厂现在很难招到人,特别是我们的90后、00后,尤其注重办公的环境和风险”,林洁分析,新生代的劳动者也在倒逼企业创造更无害、更安全的作业环境,鞭策企业加速迭代升级,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智能化生产设备,降低职工患病风险。“现在我们的技术工人都是当‘宝贝’一样的,可舍不得让他们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工作”,在工厂调研时,企业负责人的这句话,让林洁印象深刻。

  【保障】

  得了职业病,劳动者该如何维权?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劳动者理应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此外,劳动者还享有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的服务。

  在“举证倒置”的原则下,劳动者如果怀疑所得的疾病为职业病,要让用人单位,提供自己历年来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将这些资料提交到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在维权过程里,用人单位必须客观、如实、无偿地为劳动者提供所需资料,如果用人单位不配合,劳动者可以到行政执法部门请求行政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劳动者普通健康体检,并不能替代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岗位前,还应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建议】

  职业病目录扩列

  改善过劳现象

  作为一家游戏公司的技术总监,王浩觉得肩颈酸痛是常见“职业病”,所以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我的同事们也这样,我们习以为常了。”直到几年前,王浩越发觉得不对劲,一旦天气变冷,肩膀就酸痛得不行,脖子也特别僵硬,左右一转头,还会发出“搁楞搁楞”的声音,不仅影响白天工作,夜里还会因此失眠。“在工作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毛病,为什么不能算作职业病呢?”王浩感到纳闷。

  入行4年的快递小哥秦力也有同样的困惑。他虽已是快递公司管理层的职位,但早期在一线工作时,搬运重物是日常标配,“时间长了,腰肌劳损、胃病都齐全了,工作的关系这些都不可避免,身边的同事情况也差不多。”

  此外,教师、IT从业者,医生由于长期伏案,多患有骨质增生,间盘退变、突出;警察、医生、记者、司机等由于饮食不规律和缺少运动,稍不注意胃病就会发作,在“玻璃胃”群体中占比很高;程序员、办公室文员容易患鼠标手、电脑眼,久坐办公室的人群中,腰肌劳损是常见的疾病。不少劳动者呼吁,将职业病目录扩列,倒逼企业采取措施,保障职工健康。

  【声音】

  “这几年,将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列入职业病目录的呼声很高。但由于职业特异性不足,个人习惯也容易致病,因此难以界定是否因职业造成。”林洁认为,将一些广义上的“职业病”纳入职业病范畴,目前来看,仍有难度。

  “体重过重、缺乏锻炼、女性怀孕,其实都容易引发此类疾病。”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预防颈腰腿痛、肩周疾病、骨质增生等此类疾病的关键是,避免过劳、不良姿势和久站久坐。同时应加强劳动保护,限制加班和高强度工作,保障劳动者休息和锻炼的时间,鼓励用人单位创造运动的场地和条件等。

  (晚报记者 陈钰洁 马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