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玉梅 文 |
我的爷爷在父亲3岁时就病故了,父亲是由奶奶一人抚养长大,尝尽了世态的炎凉与疾苦,所以父亲对我们兄妹四人都非常疼爱,特别对我这个最小的女儿,更是宠爱有加。父亲就像老燕子一样悉心呵护着我这只小燕子。比我年长15岁的姐姐至今还总是说起,我刚出生那年,父亲抱着半岁的我在球场里转圈,因为父亲转一圈,我才肯吃一口粥。时值深秋,父亲赤着脚,不厌其烦地走着圈、喂着饭。家里实在太穷了,全家六口就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维持生计,母亲、小哥与我的户口在农村,没有粮油煤炭供给,真是雪上加霜。奶奶与父亲想尽了办法,托了许多人,始终没能把我们的户口迁到镇上来。那时候,农转非比登天还难。
7岁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了,可是常常喜欢睡懒觉,父亲母亲也总是舍不得早点叫醒我,等我起床后发现要迟到了,就背起书包往学校里跑。上早读课的时候,父亲常常骑着自行车到学校,给我送早饭。父亲在教室窗外等我下课,再看着我香香地吃下去。年纪稍长,同学们常常取笑我:喂!乖宝宝,你爸又给你送饭来啦!我就噘着嘴再也不肯吃父亲送来的早点了。父亲耐心地说:不吃早饭会把胃饿坏哒!要听话哦!我说:不吃!就不吃!后来,我就自己定闹铃,每天早上按照时间提前起床,父亲终于“下岗”了。
幸好我学习一直努力,老师们也都喜欢我这个小黑户学生,对打免费条上学的我,从不歧视。父亲从仅有的薪水里扣一点钱,给我们买课外书。老师们常来家访,跟父亲交流我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四年级时,班主任夏老师与父亲说话,我就躲在窗户底下偷听:黄师傅啊,你家的小玉梅是个可塑之才哦,小小年纪就会写诗,还把电影《大渡河》的观后感写得文采飞扬,五页作文纸呢,以后一定有出息!父亲闻听,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迭声地说着:谢谢老师!
父亲特别关注我的学习情况,因为恢复了中高考,小黑户有了一线生机,那就是“书包翻身”。正当我一路顺利读到初三时,突然接到通知,户口不在本地的学生不让参加中考,必须回原籍报考。父亲心急火燎地骑着自行车来到30里外的乡村中学,却被告知没有在该校就读的学生不让参加中考。父亲一夜急白了头,四处找人托关系,一辈子不求人的他还专门请了客,经过十多天的努力,终于同意让我进小丹阳中学就读、预考。那是一段特别难忘的日子,食堂里每顿只有两分钱一份的青菜肥肉,宿舍窗户不是关不上就是没玻璃,一阵风吹过就叮当作响,七八个架子床就住了一两个女同学。父亲问那位女生:怎么这么大的宿舍,就你一个人住啊?女同学说:因为我们大多住在附近的村子里,放学就回家啦,我是看到新来的黄玉梅同学要住宿舍,我特意留下来陪她的。那位同学是我的新同桌,叫陶为玉。
父亲见状万分不舍,没想到他最疼爱的小燕子第一次单飞,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父亲迟迟舍不得离去。我说:“爸,你快回吧,再不走,天就全黑啦!我自己能行!”父亲临行时频频回头,我看见坚强的父亲眼角有晶莹的泪花。此后,父亲常常下了班骑30多里山路,来给我送吃的,再骑30多里山路摸黑赶回城里。那时候小丹阳到向山镇每天只有一班公交。因为父亲下了班才赶过来,到了丹中,都是我们晚自修的时候了。父亲在教室外招手,我就悄悄走出教室,当着父亲的面吃上几口,然后把饭盒带进教室。这一幕被班主任潘老师看见了,他就去校领导处反映。几次下来,校领导终于同意,让我回到原来的中学就读,到中考时来直接参加考试。也许是父亲的苦心感动了上苍,我成为那年唯一一名考上省重点中专的应届生,顺利跳出了农门。
小燕子在父亲的一路呵护下,不断成长,后来翅膀硬了,离开家乡来到了锡城,但飞得再高再远,却总也飞不出父亲爱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