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愈发热爱。”这是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教科室主任朱琳常说的一句话。从教15年时间里,朱琳多次获得梁溪区嘉奖、幼儿园优秀园丁奖。在同事眼中,朱琳特别善于发现,总能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新的课程生长点。
“在日常陪伴孩子们的过程中,我首先是一名记录者。有时候记的是他们随口说出来的一句话,也会是不同孩子对待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可能是简单的一段文字,也可能是图片或者短视频。”下班后,朱琳有空就会回看这些细细碎碎的记录片段,通过分析、思考,寻找帮助幼儿成长的“支点”。
保持记录的习惯,源自朱琳十多年前遇到的一个学生小钧。小班入园后,小钧长时间无法融入集体生活,需要时刻有老师陪在旁边。注意到这样的现象,作为班主任的朱琳查找了许多资料,并向身边的儿科医生咨询求助。“医生听了我的讲述后,初步判定是感统失调,但要针对性干预,得寻找更具体的原因。从那时起,我就对小钧的行为开始了观察记录。”朱琳回忆道。找到具体原因后,为配合干预治疗,朱琳和同事梳理了各种能够帮助小钧提升能力的游戏活动。像推滚筒、爬轮胎这些项目,一开始需要朱琳带着玩,克服内心的恐惧后小钧可以慢慢地自己去完成,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有时候随手拍的一张照片,也可以是很好的教育素材。”2019年秋,小班新生入园初期,时常会有乱丢东西的情况,为了尽快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朱琳用一张掉落在地的娃娃的照片,配合着表演讲述了一个“娃娃告状”的故事。短短的故事不仅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唤起了他们的同理心。她还给玩具设计对应图标,给玩具找家,孩子们乱丢东西的现象也逐渐变少了。
朱琳经常会在每日的晨间谈话中发现记录孩子们的兴趣点,为了拓宽发现的范围,她也经常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想法。“去年春天,我拍的一张惠山古镇的照片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于是,我们开始了‘印象古镇’系列课程活动。”在泥娃娃主题的前期调查表中,有个叫聪聪的孩子提出:“能不能用幼儿园的泥做泥人?”随后,孩子们在挖泥、和泥、泥塑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不断尝试加入胶水、铁丝、牙签等其他材料,最终捏出了他们心中的阿福故事。“后来他们还给自己的作品搭建了一个微型泥人博物馆,邀请其他班级的孩子来参观。”朱琳表示,未来她仍将继续做一个“记录者”,追随孩子的目光,和他们一起体验创造、快乐成长。 (徐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