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视界

乱世幽明谍影暗战,英雄持棋入局对弈

《风起陇西》:小人物的勇者之心

  近日,由路阳执导的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热播,讲述了在那个天下三分烽火四起的年代,两个秘密情报线上的小人物——陈恭与荀诩跌宕起伏的命运变迁,他们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在惊心动魄的谍战中爆发出夺目光辉,谱写出一段英雄传奇。

  剧集尾声,陈恭以身死为代价暂时平息了蜀汉和曹魏间的谍报之争;荀诩乘船出使东吴,踏上新的土地践行使命。小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肩扛责任道义,坚定信念、无私无畏的精神深深打动观众,求续集的声音不绝于耳。剧中丰满的谍战群像和“以人为本”的主旨带动口碑一路逆袭,人民网评“除了谍战主题,《风起陇西》还释放出让人振奋和向上的精神力量,亦能让观众展开更多思考”。

  “谁是烛龙”搅乱世棋局

  “勇者之心”展动人魅力

  “谍战者,诡道也”。蜀谍“白帝”陈恭身处敌营孤身作战,遭遇身份泄露,迎来谍者生涯的重大危机。与此同时,魏谍“烛龙”的出现,让蜀汉情报机构司闻曹危如累卵。司闻曹靖安司副司尉荀诩临危受命调查内奸,对看似环环相扣的迷局产生怀疑,街亭失守,北伐失败,都隐约有着“烛龙”的影子。究竟谁是“烛龙”?谍者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一出出“谍中谍、计中计”的大戏已然拉开序幕。

  大结局中,陈恭、荀诩在狱中诀别的戏份将全剧情绪推至顶点,长达十几分钟的对白,荀诩声泪俱下向陈恭求证自己的猜想,陈恭强忍情绪请求荀诩“到此为止不要再查”,兄弟之间的惺惺相惜,践行忠义的慷慨决然,洞察真相后的惶然无奈……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起伏凝聚在这二人身上。群像命运连点成线,“这个土地上的每个人都值得万金”,诸葛亮和荀诩在开篇时的对话和结局遥相呼应,全剧对小人物的关切和悲悯在观众的眼泪中蒸腾。导演路阳更以“棋子之身,勇者之心”八个字赠予剧中人物,作为创作者始终与角色、与观众一同沉浸其中。

  一直以来,《风起陇西》高潮迭起的剧情反转令观众欲罢不能,陈恭身兼“白帝”“烛龙”双面间谍身份的曝光,荀诩坚定查案决心却屡遭破坏,十年前资中旧事秘密的重提和“青萍计划”真实目的的揭露,伴随播出引发诸多猜测与讨论。剧集收官,观众看到陈恭和荀诩为了同一目标所表现的坚定和收获的成长,女性角色柳莹、翟悦所散发出的独立坚强的女性力量,以及诸葛亮始终奉行的“以人为本”原则,其心可叹。

  探索全新古装谍战题材

  引领审美见证品质匠心

  《风起陇西》根据人民文学奖得主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在《风起陇西》之前,马伯庸已有《三国机密》《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等多部作品进行了影视改编。但就小说而言,写于2004年的《风起陇西》对他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在历史缝隙中寻找其他可能性”的一个起点,从此他尝试在真实历史背景下加入悬疑与推理元素,书写史书背后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

  《风起陇西》将谍战故事放置于三国背景,遵循“历史可能性小说”创作原则,在历史的框架内合理想象。从小人物的普世情感入手,将人物命运同时代截面巧妙相融,探索全新古装谍战题材。正如导演路阳所说,“找到一个很微观、很具体的切口进去,然后透过丰满的人物去宏观地让大家看到那个时代。”通过悬念迭起的叙事,展现两大谍报机构间的角力,反转不断的查案过程,掀起善恶难辨的身份疑云。在惊心动魄的谍者交锋中体味极致环境下的别样人生境遇,感喟亲友、同僚间百味交织的真挚情感。

  为了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那个时代的人物情感与命运,导演路阳携电影班底匠心打造,表示“这个时代里面的人物,本身有很强大的生命力,能够牢牢抓住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述去传递对这些人物的一种情感。”《风起陇西》不仅以新颖的叙事视角和影像风格实现了古装与谍战的水乳交融,拓展了类型的表达空间,更以回味悠长、后劲十足的观赏体验展现了品质剧的长尾效应,也为影视剧作品创新注入强心剂,好的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和观众检验,熠熠生辉。(综合整理自北青网、澎湃新闻,图片为剧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