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让孩子在艺术中快乐成长

  | 胡梦婷 文 |

  期盼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是所有父母最美好的愿景;祈愿孩子健康快乐,是所有父母最真切的心声。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世,如何涵养一颗美好心灵,让其触景生情、亲近自然?如何涵育健康、完整、和谐的人格,拥有斑斓的生命底色?这些,成为一代人呵护一代人的思虑。

  早在10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提出“美育教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确实,美学教育是洞开儿童美好心智与审美眼界的钥匙。作为一位父亲,王新教授为像他的女儿一样的孩子编写了一部诗画融通的美育教材。在他看来,诗词与书画,是实施儿童美育最好的载体和途径,他按照儿童美育与“全人教育”的五大内容,在学理层面寻找诗与画之间的融通之道。

  “全人教育”的五大内容,分别是敏锐的感觉、滋润的情感、清明的思致、生动的创造、斑斓的底色。作者侧重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的诗篇,以及形式多样的经典名画,从这五个方面传达诗画的和谐之妙,以此训练孩子的感觉,激发情感体验,进行思维训练。层层铺染,叠合成有情有象的世界,熏陶孩子的人格。比如从王安石《泊船瓜洲》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中体悟春天潜藏待发的勃勃生机,漫天弥漫、盈盈美好的视觉之“绿”由此显发。于此相对应,作者附上南宋夏圭的《风雨行舟图》,指出画面中边缘处一痕不起眼的渔船,点明归舟,使画面气韵蓊郁生动。诗和画皆有召唤人“观看”的魅力,由此让孩子感知诗画中的细节之处,培养他们看世界更细腻的眼光和审美观察力。

  作者从感性开始谈美,又回到理性,最终落实到儿童的教育上,为进行儿童美育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法和步骤。要充分落实之前所论的五个层次内容,须在儿童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教养四个方面有所明晰。欣赏为主体且应当有标准,尤其是以雍容华贵的古典经典为主,同时应注意场域性,让孩子尽可能接近、置身于艺术创作发生或展示的场所。创作为辅助,需要引导孩子根据心境进行自由创作。批评为引领,培养儿童初步的艺术反思和评价能力。艺术人文是潜在的、暗示的,恰似春风沐雨。之后的第七课则是针对以上四个方面提出的具体方法,让诗画变得鲜活,和孩子们的具体生活、实际的生活经验相互印证、呼应与生发。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提及的绘画作品,均配以清晰、彩色的插画呈现,对重要作品在细节处辅之局部放大,图文共读,方便读者更便捷、更深刻了解艺术之美,同时辅以诗人与画家的身份境遇或其艺术主张,让读者有全方面的知识获取。一诗一画,包罗万千。给儿童一双发现纯美艺术的眼睛,给成人一个走进艺术殿堂的楼梯,给父母和老师一本行之有效的伴读指南。

  期待这一份带着一位父亲个人体温与智慧光泽的努力,能让那些小小生命在美好人生境遇中自在地跃动、舒展、生长。

  《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王新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定价: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