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滨湖区司法局获悉,该局获评为2021年度全省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据了解,滨湖区司法局通过微定位、微视频、微提醒、微教育、微关怀等工作方法,开辟出了社区矫正的网络“新阵地”。
“今晚可能要出事……”不久前,马山司法所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所长邢兴国看到后,立即在微信上与该矫正对象联系。经了解,该矫正对象因为家庭和工作诸多不顺,情绪非常低落,他的朋友便借用其手机发布了信息。邢兴国通过微信谈话和电话疏导,安抚好矫正对象的情绪,使该矫正对象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此后,在日常监管中,邢兴国时刻关注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经常通过微信、电话、面谈等方式,帮助矫正对象度过情绪低潮期。
“请你发一段现在在社区劳动的视频,谢谢!”这是马山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李某提出要求,李某接到信息后,立即拍了一段视频发送给社区矫正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通过视频上的标志性建筑,可以实时了解李某所处方位以及劳动情况。滨湖区司法局矫正管理科负责人葛向阳介绍,目前滨湖区有168名社区矫正对象,通过手机可以随时接收到来自司法机关管理人员传送的信息。这种“微定位”和“微视频”结合的方式还能有效防范脱管和漏管现象。
社区矫正自然离不开学习教育。荣巷司法所所长潘晨炜介绍,他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管理类别的社区矫正对象分别建立微信群,增加发布日常监管规定的频率,提醒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疫情期间,通过分批次教育与微信视频网上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法治教育,有10名矫正对象还自发做起了志愿者。
去年,矫正对象蒋某得知郑州市连降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动对接蠡园司法所,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滨湖区慈善总会为灾区捐款3000元。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社区矫正对象宋某就在春节前夕购买了米、油、水果等物资捐献给街道的残疾人。
一个网络平台,解决的是矫正人员的大问题。滨湖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还会通过微信平台,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要求,以文字、图片、视频以及链接等方式不定期在社区矫正微信群里推送有针对性的普法知识、公益活动、用工需求信息等,一方面增强服刑人员的守法意识,预防和降低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推送技能培训、职业推介等信息,做到对服刑人员的发展性帮困扶助。
(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