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急吼吼签单,沟通又不畅

小纠纷终变官司

  昨天上午,记者从锡山法院了解到这样一起消费者权益纠纷因沟通问题变官司的案件。

  消费者:买的蓝车变色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说起,市民刘女士与儿子小雷一块到无锡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以下简称4S店)买车,一眼就相中了一款车。接待他们的销售张先生称需要先预定才行。于是双方坐下来就车辆的价款、付款方式以及车身的颜色进行了商定,并且就在当天签下了订单,刘女士也当场支付了2万元定金。

  据了解,当时双方约定的车辆颜色为“极速蓝”,但是刘女士和小雷离开4S店还不到一小时,小雷就接到了销售张先生的电话,表示这款车型没有极速蓝,问小雷是否愿意更换颜色。经过在电话中协商沟通,小雷同意将车子颜色变更为“圣雷莫绿”。得到小雷的同意后,张先生便自行对订单上的车子颜色进行了修改。

  4S店:妈妈买车儿子改色“没毛病”

  很快,刘女士得知了4S店的做法,便不乐意了。她认为购车订单是她签订的,定金也是她支付的,是否更换颜色自然也应当与她商量,4S店不能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更改订单。她要求4S店要么按照原订单交付车辆,要么取消订单并退还定金。

  4S店的工作人员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毛病”,工作人员表示“刘女士儿子的答复”可以等同于“刘女士的答复” ,双方为此多次协商无果,最终刘女士将4S店起诉至锡山法院,要求4S店双倍返还定金。

  调解:多轮协商终化解

  锡山法院立案受理后,将案件分流给驻院人民调解员吴丽菊处理。吴丽菊把涉案的销售人员张先生约到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张先生觉得很是委屈,他觉得刘女士属于无理取闹。

  吴丽菊介绍,听完张先生的吐槽后,她问了几个问题:“在商定《订单》的几个小时里,有没有与厂商确认有无该颜色车型?”“《订单》上有刘女士的联系方式吗?”“更改车辆颜色,有没有与刘女士确认过,哪怕只是电话联系?”面对提问,张先生坦诚在签订单前确实没有与厂商确认有无车子颜色,事后也只是与刘女士的儿子小雷进行了联系,不曾与刘女士商量。听张先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吴丽菊反问了一句:“回过头再看,你们的销售过程中有没有瑕疵,你们作为卖方,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做完张先生的工作,吴丽菊表示,希望4S店提出可接受的调解方案来。

  处理完这头,吴丽菊又和刘女士的代理律师进行了沟通。律师表示,刘女士一开始只是想要回定金,但由于4S店态度强势,还不时要“请示领导”,一气之下才决定起诉要求双倍返还定金,若是对方能够放下姿态,他们愿意让步。

  见双方态度都已软化,吴丽菊又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最终达成“退还定金2万元”的和解方案,4S店当即履行。(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