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立法执法司法普法

法治保障企业 依法经营

  本报讯 当前,无锡正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如何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司法部门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多环节发力,努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法上,我们设计了听取民营企业的立法工作机制,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确立多家企业为立法联系点,对不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清理。”市司法局立法一处处长荣俊德介绍,司法部门在去年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融合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出台了《“产业链+法律服务”纾困解难促循环方案》,还起草制定了《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营商环境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数字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法治环境,并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不断推动形成多部门配合的工作新机制。

  有了立法保障,执法监督和服务也得跟上。今年,市司法局在扎实推进“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月”活动的同时,还先后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促发展”等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此外,市司法局成立名优律师法律服务驿站入驻金融港,组织名优律师培养对象定期在驿站值班,解答法律咨询,为人才引进、培训、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论证,针对人才创新创业中出现的普遍性法律问题集中举办法制讲座和法律沙龙等。

  延伸

  司法部门12条措施助企

  针对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产业链企业和涉外企业“五类企业”需求,近日,司法部门统筹全市律师行业法律服务资源,推出“律护企航”12项法律服务措施。

  对重点企业,设立律护企业联络员,动态了解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定期走访调研,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按照企业需求,建立公司法、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劳动保障等专业法律服务团,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对民营企业,组织律师事务所与有关商会、行业协会在普法宣传、合规管理、业务培训等方面深度融合;组织全市200多家律师事务所为一千家以上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法律服务;组织法律服务团进商会协会、进产业园区、进重大项目、进顾问单位,送法律指引、送专场讲座、送专门“体检”、送专业调解。完善全市8个律师行业党委、100多个律所党支部与中小微企业的结对挂钩机制。

  针对小微企业,开展“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月”活动使法律服务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针对“两机两员一主播”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点和需求,提供普惠性法律服务。

  对于产业链企业,围绕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品牌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发挥各地“产业链+法律服务”中心、联盟平台作用,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项目化法律服务。

  对涉外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国际仲裁、知识产权保护、涉外诉讼等法律事务。 (施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