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21年江苏省农村地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我省农村消费者满意度总体属于良好水平。13个地级市中,无锡市的农村消费者满意度得分最高,为84.8分;56.6%的农村消费者选择线上消费,人数已过半。记者连日来进行了走访,倾听农村消费者声音,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大环境下,无锡农村地区消费者消费结构悄然发生变化,从“有啥买啥”到“啥好买啥”,追求品质、个性消费成趋势。和城里人一样,现在村民也追求吃“健康”“新鲜”、穿“舒适”“时尚”、用“方便”“质量”,农村消费正在从传统生产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后消费潜力巨大。
现 场
新能源充电桩“四处开花”
“太快啦,充电桩都建到家门口了,新能源汽车购买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看着崭新落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桃源村桃农刘先生很开心。他告诉记者,多年前,桃源村经济薄弱,是居民外迁的“空心村”,桃农种桃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回报,更别提消费大宗商品了。这两年政府支持力度大,天气也没太大的变故,桃农收入逐年提升。于是就和家人商量,打算购买辆时下流行的新能源汽车,给自己的出行“升升级”。
以前,乡村地区充电桩分布点少、充电困难,让他心存顾虑。5月24日,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与惠山区桃源村乡村振兴结对共建启动,由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投资百余万元的16个新能源充电桩已经安装到位,作为无锡首个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快充电桩落地项目,投运后将更新村民们对新能源车消费的理念。
“16个100千瓦的直流充电桩都能达到半个小时完成充电的效果。”无锡供电公司工程师周海青告诉记者,需要充电的村民只需通过扫码,即可充电并完成结算,非常便捷。新能源车的普及以及乡村旅游的兴起,广大市民对于共用充电桩的需求日益强烈,在此基础上,屋顶光伏、车棚光伏等新供电方式也将纳入计划。
惠山区桃源村是个依托桃产业的乡村,有着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桃源村的人们走出了一条因桃兴村、以桃致富的振兴之路,桃子成了“致富果”,桃农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收入增加了,村民们的消费也开始“升级”。桃源村“第一书记”张伟告诉记者,最新的桃源村在山南头有规划,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学生创客中心、专家工作站等文化艺术场馆和新型民宿,组成了丰富的消费业态形式,已有许多客户前来洽谈业务。
专 访
“团长”眼中的消费升级
无论是品质消费还是个性消费,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在不少经济条件好的农村,村民基本摆脱单纯的物质满足,消费理念逐渐与城市居民接轨,消费行为日趋成熟。农村市场流通渠道畅通,进一步点燃了村民的消费热情。
“这次团的云南糯玉米真好吃,什么时候再团?”“网红冰淇淋、三文鱼已到货,天气热,需冷藏的,要抓紧来取货。”早上6点,无锡北金惠社区团购团长梁晓霞就起床了,先是在微信群里给群友打招呼,接着把一些需要“秒杀”的团购链接发到群里,以供群友挑选下单。吃过早饭后,她又来到位于堰新路上的母婴店,开门营业,一边守店,一边对接社区团购业务,与前两年相比,她发现居民们到实体店消费不再是唯一选择,使用社区团购消费已是一种趋势。
“从刚开始时的居民不太使用团购,到现在团购几乎成了‘一日三餐’,变化是真的大。”梁晓霞告诉记者,不要小看团购,小小团购群,实则反映了大民生,消费结构的变化从中可见端倪。2018年,原本在堰新路开母婴店的梁晓霞渐渐感觉实体店业务越来越难做,就想着转型,恰巧彼时社区团购如同“雨后春笋”般开始走进人们生活。于是,当年7月,依托前几年经营母婴店积累下来的粉丝的信任,她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社区团长,群里群友约500人。
“社区团购如同淘宝一样,大伙在上面可以随意选购。”做了“团长”后,梁晓霞注意到了居民消费的变化。金惠社区的居民是周边多个农村拆迁安置过来的,居民们年龄结构偏大,大多保持着原来的消费方式和结构,买菜等日常购物习惯到菜市场和超市。一开始,梁晓霞选择的平台是“兴盛优选”,推广的时候,货品形式花样比较多元化,“万花筒”式的新消费平台在居民眼前打开后,吸引了不少人。她随后与十荟团、实京会、拼多多、美团、淘宝等平台合作,一转眼,做团长已经四年。期间,团购方便了邻里生活,也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还丰富大家的消费选择,更重要的是人们开始接受并使用这些平台,消费内容不再是土豆、香蕉、茄子等果蔬,购买的商品更加多元,不再局限于生活必需品。
梁晓霞告诉记者,做社区团购并不轻松。“工作挺琐碎的,每天要发货、对单、售后等。”微信群和小程序是众多团长们玩转社区团购业务的载体,微信群发产品链接、统计消费者下单、次日平台送货到提货点、消费者来取货点取货,“一个消费闭环下来,中途需要团长一直‘在线’。”时针指向下午1点,梁晓霞这才端起饭碗,吃起了早已冷了的中午饭。
趋 势
从电商到直播,
紧跟潮流
“2022年的第一只桃子……”5月27日,一度忙得没时间发朋友圈的无锡市蜜桃匠电商基地负责人陆钰琳,更新了朋友圈动态。这意味着她和她的直播团队已经做好了今年水蜜桃直播销售的准备工作。
从当初体谅桃农父亲种桃卖桃辛苦,兼职卖桃到如今带领着一支直播团队销售农产品以及美食等,80后陆钰琳对近两年农村消费结构变化的点滴颇有发言权。伴随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到来,她感受到消费的新动态,投入资金购买相机等设备,拍摄推广视频,相继和微信自媒体、微商等渠道合作。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电商做得风生水起。2018年,她再次感受到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给销售端带来革命性影响,于是当机立断建立自己的直播团队,结合产品的特性,以“村花”、“村长来带货”等形式进行原产地直播。大伙儿看到她一根网线连起了城乡,搭上互联网快车,美丽农村的乡村美景和优质消费品快速“飞入”千家万户,纷纷前来取经。
陆钰琳表示,直播带动当地主要农产品销售的同时,她也对无锡的特产、特色手工艺产品甚至旅游资源等进行了“带货”,直播能让粉丝直观感受到当地的好山好水,这种消费方式的变化,粉丝和受众乐意为此“买单”。紧跟消费方式的变化做出调整,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与陆钰琳类似,2008年的夏天,吴晓波决定回家种桃。成为一名桃农后,她开始尝试在互联网销售桃子,第一笔订单就卖出几十箱阳山水蜜,这在当时的桃农圈内引起了关注。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她敏锐地感受到农村消费方式的日新月异,“农产品直达城市,消费品下沉乡村”,吴晓波开始了按个卖桃,后来,这种销售模式在村里慢慢普及。村民们逐渐探索出一条精品化的水蜜桃销售之路,全新的模式,消费之变和乡村巨变紧密相连。
(晚报记者 黄振/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