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下午,“锡山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正式启用,这个立项于两年前、使用全国首家基层法院环境公益金专项账户资金建设的“环境工程”正式开门迎客。
2019年3月11日,锡山区人民法院在全国基层法院中率先在财政专户设立环境公益金科目,用于垫付检测、鉴定、评估费用,并对法院执行到位的检测、鉴定费用、环境修复和相关赔偿款进行统筹管理,法院按实际情况进行专项核算,确保经费使用正当、合理。
“环保公益金设立的初衷是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2020年6月,锡山法院、江阴法院、锡山检察院、翠屏山旅游度假区4家单位签署了《共建无锡市锡山区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框架协议》,尝试将环境公益金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并把修复基地选址在九里河湿地公园之畔。之后,共建单位又增加了锡山生态环境局、锡山司法局,让项目运转更为顺畅。”锡山法院环境资源庭庭长叶梅芳介绍,根据框架协议的约定,2020年6月5日,“锡山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挂牌建立。两年后,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受损环境得到修复,原先“没树没草没花没鸟”的修复基地如今绿意盎然。
据悉,锡山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项目是全省首个将环境公益金用到实体项目建设上的成功案例,基地启用后不仅实现了生态修复的作用,在将来还将承担法治宣传、湿地科普、警示教育、社区矫正等多元公益功能。(甄泽 宋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