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悄悄潜入校园,盯上了少年儿童。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进行了调研。
“老年病”盯上少年儿童
记者不久前在一家学校走访发现,操场上有不少“小胖墩”。该校校长对记者说,去年的一次全校体检,筛查出17名高血压学生,主要集中在七年级、八年级。
“有的孩子血压高压达到160毫米汞柱以上,普遍都有肥胖。”这位不愿具名的校长说,这些孩子不适宜长跑,往往只能在操场边的阴凉处休息。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天津市2021年对7.2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9.1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结果显示,幼儿园大班儿童血压异常检出率14.4%,血脂异常检出率7.4%;小学二年级学生血压异常检出率15.3%,血脂异常检出率13.5%。
“这一比例并不低。而且二年级学生的肥胖、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约为幼儿园大班儿童的两倍。”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保指导科主任冷俊宏说,近年来,儿童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发病率不断攀升,这些慢性疾病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炸鸡“热销”背后的隐忧
天津市的一家学校食堂里,复课期间最受欢迎的是炸鸡块。
午餐开始一小会儿,三食盆的炸鸡就被扫荡一空,还有孩子吃完跑回来要再添一些。这所学校的一次餐品问卷调查显示,孩子最喜欢的食物中,炸鸡块、炸薯条、炸鸡柳位列前三。
“不良饮食习惯是青少年患‘老年病’的重要原因。”马军说。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在此前一周中,近90%的样本吃过甜食,近85%的样本吃过油炸食物;同时,近40%没有每天食用新鲜水果,近20%没有每天食用新鲜蔬菜。
另一方面,孩子们的运动量并未增加。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教学主任罗辉认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育主要以跳绳等技巧性运动为主,缺乏力量训练,一些体育活动的安排本身也相对枯燥,孩子自我坚持的意愿不强。
记者去年在津晋等7省市进行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尽管多地中小学通过体育暑假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增加锻炼时长,但仍有将近一半的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长在30分钟以内,达不到相关要求。
健康生活方式是良方
罗辉发现了体育课与学生健康间的密切关系:初三学生(九年级)相关疾病患病率较低。“面临中考体育测试的压力,不少学生运动量加大,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施行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
罗辉呼吁,学校应增加竞技性体育比赛,激发孩子运动兴趣。如篮球、足球等竞技性体育活动,适宜作为一项终身运动来培养;跳绳、踢毽子等则有更广泛的参与度,适合不同体质的孩子。
家长是儿童青少年健康第一责任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注册营养师潘怡呼吁,家长要合理搭配孩子日常饮食,减少油炸、烧烤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使用量,引导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少吃各种加工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