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马山街道南部的竹溪路两侧,主要由居民集居区与民宿构成,这里东侧紧邻冠嶂森林公园,距离灵山胜境又近,但作为背街小巷,老旧的竹溪路与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近期,它终于下定决心“彻底变身”,欲打造出“村舍伴青山,游人赏竹溪”的情趣意境。
在无锡,与它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45条背街小巷,今年年底,它们都将惊艳亮相,成为无锡的“颜值担当”。
重心
打造品质
打开社交媒体,搜索“无锡网红打卡地”,有个词高频出现——南泉老街。它位于滨湖区兴隆路以西,南横街以南的区域,随着电影《沐浴之王》热播,主要取景点——“南泉老街”重回大众视野。老街沿河而建,房屋错落有致,青砖灰瓦、白墙小巷……老街上陈旧的杂货铺以及一些现古不分的小店,都被收进小小一方镜头,南泉老街也因此被摄影爱好者们戏称为“最具穿越感的街巷”。
这几年,南泉老街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在强化环境卫生整治的基础上,如何让老街不失本真却又能焕发魅力?
举措:
无锡市城市管理局市容处于健介绍说,近几年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初有成效,整治的重心早已从“杜绝脏乱差”变为“打造网红品质地”。与往年相比,今年对于背街小巷提升改造的要求会更上一层楼。从本月开始,无锡将打造46条背街小巷作为无锡品质样板,目前,已有19条背街小巷确定了设计方案,陆续开始施工。这些背街小巷有需彻底改造的,也有局部提升的,从细节绿化到整体景致的要求,都会有很高的提升。对于运动步道、休憩座椅等城市家具,也会有更完善的规划。
同是网红热门地的湖滨商业街,去年经过系统改造后,俨然成为了无锡市民饭后的打卡地,闪烁的霓虹灯店招、各式美丽的景观小品,无处不在的打卡墙绘,年轻、时尚的元素随处可见。记者获悉,今年,湖滨商业街二期(蠡太路段)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目前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50%,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到,在建筑形态设计上,外部采用新中式风格,坡屋顶与湖滨商业街部分中式元素相呼应。整体工程预计7-8月完成。“看着它每天都在成长,我很期待,无锡又要多一个休闲打卡地了。”住在蠡太路附近的徐阿姨,每天都要出门散步,而她最大的乐趣就是来此转一圈,感觉自己也参与建设了这条街。
位于新吴区的“东亚风情街”,备受大家的喜爱。“因为随便一拍,就可以感觉穿越到东南亚城市,在朋友圈晒图,很有欺骗性。”市民李潇说。此次提升改造规划将街道、建筑、商业、景观休闲和文化等整合成一体,结合新地假日广场日韩社群文化特点,打造一个场景化情景版的中国“小东京”“小首尔”,让市民和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充分体验日韩风情的魅力。
品城
留存记忆
街巷是城市的文化基因库,承载着城市记忆,见证着城市变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关注街巷整治与保护,致力于挖掘街巷文化。北京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相关文件规定,要保护1000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称,无锡亦是如此。像梁溪区的惠巷、苏家弄、崇宁弄等地,从4月就开始了提升改造,不管是抖音、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总少不了它们的身影。“我希望让更多的市民知晓无锡的传统地名。”梁溪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都说老城厢的街巷是 “最无锡”的地方,在这里,漫步寻景,既是赏花,也是享受,更是品城。百条背街小巷“组团”改造完成后,被称“颜值担当”可谓当之无愧。特别在解放环路内的核心区域,通过挖掘历史文脉、塑造人文景观、积极除陋惠民,健康路、学前街、新生路等一批街巷焕然一新,与小娄巷、苏家弄、惠巷、崇宁弄等特色街巷遥相呼应。
举措:
今年,梁溪区城管局结合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统筹征收地块和宜居住区改造,继续开展多条背街小巷整治。以“一街一品”为标准,突出古运文旅、名人古迹、教育文化、商业集聚街区等特色定位,打造背街小巷精品项目,在保护老城厢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气质”。
事实上,许多地方城市建设的实践证明了街巷文化魅力十足。东方路作为惠山区阳山镇的历史老街,承载着几代阳山人的回忆,但因年代久远,整体较为老旧,多为上一代新农村建设风格建筑,原先的路面路牙破损严重,此次升级改造,以“花间陆墟,桃石东方”为文化主题,增加“陆”“墟”文化元素,打造老街网红路。
今年无锡大成巷改造项目,是梁溪区重点项目之一。这条古巷,自清朝以来叫“打绳巷”,后来改名为“大成巷”,大成巷历史悠久,作为百巷崇安中重要一巷,追溯其历史,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无锡大成巷的赵宅,是晚清制艺名师赵菊泉的居所,从大成巷走出来的历史名人,有民国企业家张謇、薛明剑。”老无锡薛先生在大成巷周边生活了50多年,他笑着表示,这里有多少块地砖,自己都知道。百年老宅云薖园、锡剧博物馆、无锡书画院都在此巷中,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大成巷大放异彩的文化根基。梁溪区城管局市容科沈为国告诉记者,“基于其文化底蕴,所以在街区的打造上将江南人文思想与场地自有文化纳入设计之中,展示当代‘江南雅生活’。”目前大成巷已完成立项,预计9月完成项目施工。
参与
居民共管
街巷既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构成一座城市的基本单位,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记录历史,蕴藏文化,值得细细品味。在无锡,一些背街小巷曾经主导着城市的微循环,因为年代久远、缺乏规划等一系列原因,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快,背街小巷一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私搭乱建、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等问题越发严重,成为城市治理薄弱环节。
近年来,无锡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从市区2675条背街小巷中排查出556条基础设施缺损、市容环境问题频发的背街小巷,并制定了《无锡市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力求全力解决背街小巷“环境差”“秩序乱”“行路难”等问题,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向街巷里弄延伸,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三年计划,我们在2021年就完成了,去年,无锡又持续整治背街小巷250条,在消除脏乱差的基础上,提高了对背街小巷整治的要求。”于健表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从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的角度促进了城市有机更新。前后两个三年行动的实施,让无锡的背街小巷整治不只在“外壳”上大变样,更切实解决了一部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除了制定“巷长制”,更为每条背街小巷都配上了“身份证”。在无锡市春潮菜场支路路口,有个约一人高的黑盒子,盒子正面安装了一块液晶显示屏,轻点屏幕,随即跳出一个二维码。新吴区城管局市容处负责人介绍,市民手机扫码即可参与道路的卫生、秩序等监督管理、打分评议,让每一位市民都可以参与、督促背街小巷环境的治理。停车治理、完善无障碍设施、排污改造、架空线入地等一系列举措在注重环境整治、古都风貌保护的同时,满足了街巷的生活居住功能,让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让街巷永葆生机和活力。(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 部分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