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乐龄

人生未尽 追梦不止

“高考钉子户”26次上考场

  2022年,梁实在准备他的第26次高考。

  2018年,梁实第22次参加高考。

  高考首日,第26次参加高考的梁实出现在四川成都八中考点门口。在近年来的高考考场上,有这样一批与众不同的“白发考生”,他们勇敢地与青年学子同场竞技。虽然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但他们用永不言弃的精神,书写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新时代故事。

  第26次高考

  6月7日,55岁的梁实在踏入考场前,发生了小状况,因行程码等材料未打印,梁实耽误了拿准考证,考试当天一早进考场前才拿到。结束首科语文考试,梁实自信地表示,预估100多分,会比理科考得好。

  自1983年以来,梁实总共参加过25次高考。有人称他为“高考钉子户”,有人叫他“中华第一考王”。据他说,常年备考的茶馆都被他“熬”倒了好几家,但每一次放榜,都未能如愿。

  如今,梁实头发已有些花白,仍执拗地参加高考。“如果说是抱着找工作的想法去考大学,可能我早就不会考了。我主要是为了完成上大学这个心愿,我从小就觉得大学很神圣,不去读大学心有不甘。”

  应考异常淡定

  在备考过程中,梁实说,自己没买到教材,也没看过教材,只买了两本参考书,天天看。“这段时间我还买了两本练习册,把题看懂看通,我觉得就可以了,觉得哪些字写起来生疏,就多写几遍。 ”

  梁实充满信心地说,上重本没问题。不说四川大学,四川大学要600多分,不是很容易,但重本(重点本科院校)一般500多分。我问过那些老师,他们学校的学生文综普遍都考180、190分,但我觉得我肯定能考200多分,甚至可以考到240分以上,加上语数外,考500多分,上个重本应该没问题。

  面对高考紧张吗?梁实说:“以前还会有点儿紧张,现在一点都不紧张,我异常淡定。”

  目标还是名校

  今年梁实准备改考文科,经过一年的备考,他早已信心满满,“我觉得选文科是选对了,如果早几年选文科,应该早就考上了。 ”

  当然,梁实也考虑到,如果今年真的考得不理想,那明年他一定会考一个很好的分数,“我对文科把握很大”。另外,他说自己的目标还是川大。但有时候也要面对现实,川大的分数的确有点高,一直死磕川大可能会很多年一直考不上,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死犟,要学会转弯。

  对话

  关键词:换科

  记者:为什么突然想改考文科?

  梁实:我以前一直考理科,今年是第一次考文科。我觉得理科不做题就考不好,我不喜欢动笔做题,坚持不下来。但我觉得考文科就不用做题,比较适合我。准备这么久,我感觉文科没有多难,全靠理解,我还是很有把握的。今年我觉得选文科是选对了,如果早几年选文科,应该早就考上了。

  记者:你觉得考文科和考理科有什么不一样?

  梁实:文科都是相通的,政治、历史,包括地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讲社会知识,它的思维模式、分析逻辑都差不多,我都能理解,所以我觉得跨考文科没什么难度。

  理科差别就比较大了,比如化学和物理就是迥然不同的两门学科,虽然理科从理解的角度来讲,也不存在难点,但我不喜欢做题,所以每次考试都失败,文科就不一样,文科的话我觉得不练习也可以。

  记者:你平时怎么准备的,有看教材吗?

  梁实:我没买到教材,也没看过教材,只买了两本参考书,参考书写得比较详细,我就天天看。

  这段时间我还买了两本练习册,也都是看,先看题,再看答案,把题看懂看通,我觉得就可以了,必要的时候,觉得哪些字写起来生疏,就多写几遍。我也没怎么背,我觉得全凭理解,没什么要背的。

  关键词:夙愿

  记者:有网友说,等你读完大学都快退休了,你怎么看?

  梁实:如果说是抱着找工作的想法去考大学,可能我早就不会考了,我现在就算考上大学,毕业了找工作也不会有人要。

  我主要是为了完成上大学这个心愿,我从小就觉得大学很神圣,不去读大学心有不甘。刚恢复高考那几年,我才上小学,整个社会风气很不一样,那个时候听到某人考上大学,我整个人头皮都会发麻,看他们都是仰视。

  记者:你觉得现在考大学跟那个时候有差别吗?

  梁实:有一点差不多,读完大学都要解决饭碗问题、前途问题,只是以前读完大学分配工作,考上大学就意味着金饭碗。

  那个时候谁考上大学,说出去都是有档次有身份的事情,感觉一下从农民变成知识分子,可以天天穿着白衬衫,两支钢笔插在衬衣口袋里,非常拽。

  现在考上大学就没有那种跳龙门的感觉了,虽然大家也非常重视这件事,但是和以前还是不一样,以前是彻底打翻身仗,现在读完大学路还远。

  记者:你第一次参加高考是什么时候?

  梁实:第一次是1983年,我16岁,高中毕业去参加的高考。那时大学特别难考,能考上大学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不要说考上本科,你就是上一个中专,就可以把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毕业后包分配,还有干部指标,在工作单位都是做管理岗的,所以说能不能考上,这个悬殊太大了。当时我们班五十多人,也就考上了三四个。我成绩中下水平,专科都没考上。

  因为我父母是乡镇上的教师,吃商品粮的,不属于农村户口,那时候也不时兴打工,如果找不到单位,我就只能当待业青年,在农村种地都没资格。头一年没考上,我就待业了,当时父母也支持我,就全职在家备考。

  记者:后来呢?

  梁实:第二年、第三年我又去考,还是没考上。1985年,在我第三次高考落榜后,我就去读了技校,在峨眉冶金机械厂学车工,当时读技校就相当于参加工作。

  我读了大概一学期就跑掉不读了。当时想如果没上大学,一辈子就只能当个工人,心里不甘。后来我又参加过一次工作,在内江一家国企当木材业务员,工作期间,我也是边工作边准备高考。但没几年国企就倒闭了,我就下海做了建材生意,一直做到今天。

  中间有几年我是没高考资格的,因为当时规定25岁之前才能参加高考,后来政策允许了,我就又继续参加高考。除了有几年工作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我大部分时间都参加了。

  关键词:出名

  记者: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备考会影响工作吗?

  梁实:我做过很多工作,以前做过服装生意,后来一直做建材,因为做的时间比较长,我不需要操太多心。但今年行情不好,我有差不多七八个月没做了。所以目前还在想,考上后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得重新找个事情来做,总不能每天泡一杯茶安度晚年了吧。

  记者:你家人支持你吗?

  梁实:他们对这个事不持态度,就当作我一天到晚都在茶馆喝茶,不影响正常生活就不过问。

  记者:你孩子上过大学,这可以算作代替你完成心愿吗?

  梁实:这不一样,在这个问题上替代不了。虽然确实可以从心理上弥补一些,但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和机会,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去上大学。

  记者:很多人质疑你炒作,你怎么看待?

  梁实:现在炒作的方式很多,在网上做几个怪模怪样的动作,天天都有人看你,出名还更容易。如果我真想出名,有的是方法,干嘛天天还要去学习考试,做这么苦的事情,这不是大路不走走小路吗?

  (综合老年生活报、九派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