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黑天鹅生宝宝了”成了山语银城小区的大新闻。小区的人工湖边人气格外旺,这只出生才两周的黑天鹅宝宝俨然成了大家的“心头宝”,很多业主在路过或散步时都会来看几眼,或是举起手机拍几张照片。从黑天鹅夫妇做窝孵蛋到天鹅宝宝破壳成长的两个月来,业主们自发成立了一支“天鹅护卫队”,悉心照料着这一家子。
惊喜!
小区多了“新邻居”
6月9日上午9点多,记者在山语银城东区的人工湖里看到了这只萌萌的黑天鹅宝宝。小小的黑天鹅不过两只拳头大小,浑身长满了灰色的绒毛,远看像个灰色的绒球,在水中扑腾着游来游去。天鹅宝宝还没有长成父母那样的“优雅”,就跟童话里描绘的“丑小鸭”一样。
小区物业经理张雪伟回忆说,这对黑天鹅是物业从2020年开始养在小区景观湖里的,当时它们只有半岁左右。自从黑天鹅来到小区后,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少小朋友都喜欢来看天鹅在湖里嬉戏,热心业主还会带着菜叶和小米来给天鹅喂食。
今年3月底开始,黑天鹅夫妇开始频繁上岸走动,常常会绕着某一栋楼跑好几圈,伴着嘶叫,脚步还很急。直到它们在70单元一楼阳台外草丛里搭了一个小窝后,业主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它们是要生宝宝了。70单元一楼业主朱女士夫妇细心地记录下了黑天鹅的产蛋日期:“4月14日、16日、18日、20日和22日,每隔一天生一个蛋,一共5枚蛋。”5月27日一早,朱女士听到南边阳台外有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她走过去一看,发现有一只黑天鹅宝宝破壳而出了。
“这只黑天鹅宝宝赶在六一节前给了小朋友们一个惊喜。它刚出生时只有现在的一半大小,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的。”张雪伟遗憾地表示,可惜另外4枚蛋没有孵出来。“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繁育没有经验,窝还没完全搭好就生蛋了,但两只黑天鹅还要轮流出窝去衔树枝搭窝,这样就导致蛋受凉了没能及时孵到位。下一次,它们肯定会更有经验。”
暖心!
自发成立“护卫队”
自从黑天鹅夫妇4月初在自家阳台外的树下草丛里搭窝、生蛋,朱女士一家就自发承担起照料它们的工作。“它们选择在我家阳台外面做窝,可能就是一种天然的信任。”朱女士夫妇退休前是工程师,在山语银城住了十多年,阳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但对于如何照料天鹅还是头一遭。于是,他们每天都在网络上搜索“黑天鹅吃什么”“黑天鹅习性”“如何保护黑天鹅”等等。
孵蛋期间,黑天鹅常常会对着朱女士家的窗户叫唤着“鹅语”。朱女士听不懂,但是会一直耐心对着天鹅说:“来吃饭吧!”“不要害怕,我是来给你们喂饭的。”渐渐地,“两家人”建立起了信任。朱女士的爱人去倒粮时,孵蛋的黑天鹅不再起身扑棱翅膀赶人。渐渐地,朱女士夫妇摸清了黑天鹅的习性,“它们最喜欢吃玉米粒”。朱女士还从超市买了品牌玉米粒、一个长柄簸箕和一个不锈钢大盆,这样就可以从阳台上直接往盆里倒粮了而不惊扰它们。
为了保护黑天鹅夫妇能够顺利生蛋、孵化,附近的业主们自发成立了“天鹅护卫队”。有的自发购置监控摄像头,专门对着孵蛋窝,生怕蛋被偷走或是被野猫打碎;有的买了馒头、小米、生菜或是小鱼苗来投喂天鹅,想让它们吃饱吃好;小区物业也特意在窝周围放了两圈铁马围栏进行“重点保护”,张贴了“天鹅小宝宝孵化期,请勿靠近打扰,感谢您的配合”的告示,还在晚上请保安定时巡逻防止有其他动物来偷蛋或破坏。每当围栏外有人靠近它们时,黑天鹅爸爸总是会伸长脖子发出吼声,朱女士在家里听到后会第一时间赶到阳台,看看是不是有人要来欺负天鹅。看到朱女士来“撑腰”后,天鹅夫妇会一边点头一边短叫三声,仿佛是“警报已解除”的信号。
没多久,黑天鹅宝宝破壳而出了,但新的难题又来了:“天鹅宝宝该吃什么呢?”朱女士试着把米饭泡软,再将新鲜菜叶子切碎后拌在一起,放在小碗里给小宝宝吃,没想到小家伙没多久就学会了自己吃饭,长得也非常快。
有爱!
“邻里”互动很和谐
每天早上,物业工作人员刁永华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湖边给黑天鹅喂食。她会把刚从超市里买来的新鲜油麦菜掰成一寸长,放进一只不锈钢脸盆里,旁边还有一盒白米饭。两只大黑天鹅不时在盆中低头啄食,天鹅宝宝则“捡漏”水面上漂浮着的菜叶子吃,可爱的模样引得周边居民举着手机不停地拍照片。“我拍了好多照片,还做成美篇发到朋友圈里,大家都给我点赞呢!”顾阿姨边拍边说。李女士则带着2岁的辰辰拎着一包生菜来投食了,别看小朋友走路还踉踉跄跄的,喂食的架势丝毫不含糊,撕下菜叶子用力往湖里一撒,看到黑天鹅宝宝来啄食,开心地直拍手。
现在,以前那个步履蹒跚的“丑小鸭”已经可以在周围散步了。天气渐热,黑天鹅夫妇还会带着宝宝下湖游泳。“这是天鹅爸爸在教宝宝怎么游泳、怎么捕食呢!”这也成了小区不少宝爸宝妈们“就地取材”的亲子教育故事。当孩子们在附近吵闹时,他们会教育孩子保持安静,不能打扰黑天鹅生活。张雪伟表示,物业正在业主群里征集黑天鹅宝宝的名字,邀请符合条件的业主轮流负责照顾黑天鹅一家。“想调动大家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
(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