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新闻

“物质+服务”多层次对接

主动上门 无锡构建新型救助模式

  宣传相关救助政策。(无锡市民政局供图)

  家人患重病,医疗支出巨大,忙得焦头烂额时,会有人主动来核实信息,给予帮扶;救助病种、对象和费用不断优化调整,覆盖七成自费支出;除了物质救助外,心理支持、照护帮扶和资源链接,也及时跟进。

  昨天,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无锡致力打造主动型“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今年将有新举措,夯实多层次救助体系,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作用,不让困难群众在共同富裕路上掉队。

  动态监测 及时发现“沉默的少数”

  这个月,青阳镇的张先生收到了民政部门送来的2000元慈善救助金,让他十分感激。张先生本人并不知道可以申请这笔救助,那这笔钱为何会送到他手中呢?

  据了解,张先生早些时候已和妻子离异,外加克隆恩病丧失劳动能力,长期的治疗导致家庭陷入贫困,2015年被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他的信息也进入了市“阳光惠民”系统,作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中的一员,系统自动予以“关注”。

  今年4月15日,市“阳光惠民”系统发出预警,显示张先生医疗自费支出超出1万元,该信息推送至他所在的村和镇民政科。村委工作人员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联系张先生,核实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经查,发现村级医疗互助已为其结报了5100元,为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疾病治疗负担,村委又及时帮他申请了慈善救助,救助金额2000元。

  当地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年,他们很关注张先生全家人的生活。他的女儿因父亲常年生病,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如今已在大学就读医学专业,相关部门启动低保家庭非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救助,大大缓解了张先生家庭的经济压力,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数据

  据了解,去年底民政部门建立了全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依托市“阳光惠民”系统共享医保、人社、公安、卫健、残联等部门数据。截至今年3月19日,系统实现大市范围动态监测数据归集到位、定期反馈。截至目前,我市已对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及困境儿童等9类对象开展动态监测,累计推送医疗支出、死亡信息、领取失业金、领取退休金、残疾情况等预警信息974条,主动、及时为符合条件的27名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帮扶。

  加大救助 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家住滨湖区的9岁孩子成成(化名)患有白血病,长期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2021年度共计住院15次,住院总费用42.30万元,其中自费费用23.27万元,令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从去年开始,无锡市区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救助责任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特困职工和困境儿童被纳入其中。作为困境儿童的成成被纳入中低收入救助项目,当年累计救助12.62万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据介绍,今年,在上述保险制度基础上,新增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保障,新增门诊特殊病种个人自费救助、质子重离子治疗救助、恶性肿瘤门诊高额自费药品救助及罕见病门诊高额自费药品救助等4种救助方式,并对纳入保险项目救助范围的全病种进行病种分类优化及限额上调,使困难群众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此外,无锡还将修订《无锡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将临时救助细分为急难型临时救助和支出型临时救助,并融合我市深度救助政策,建立健全与低保标准相挂钩的临时救助动态调整机制。

  数据

  无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市区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救助责任保险制度原本的对象为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等八类对象,去年增加两类后扩大至十类对象。而自费支出救助责任保险制度的救助力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我市高发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特发性心肌病等六种罕见病患者首次发病经确诊的,一次性救助金从原来的10000元上升到15000元。

  同时,救助中的病种类别划分及限额进一步优化。通过对纳入保险项目救助范围的1539种全病种进行优化分类和限额调整,保险项目整体自费救助比例可提高至70%左右。

  创新模式 从物质支持到服务对接

  家住瑞星家园的周师傅是名尿毒症患者,他家境困难,系低保家庭,住的是廉租房。“原以为他的生存期只有两三年,同时期的病友已相继离世,他却精神状态良好,主治医生都非常惊讶。”溢点社工事务所的沈红卫对周师傅印象非常深刻,虽然眼见着老周慢慢看不见、听不清,但由于爱人的不离不弃、周边众多爱心人士的关心,让老周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这些年,老周的尿毒症支出在医保和医疗救助上有对应政策,但是每次透析去医院特别艰难。有时不能及时叫到车,自己看不见,又无法用手机叫车,对于老周这样的人士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还有服务上的支撑。

  近年来,民政部门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培养了一批社会组织,溢点社工事务所就是其中的一家。沈红卫表示,各方通过链接资源,帮老周联系了志愿者提供上门接送服务。“同一小区的志愿者搬家后,又有其他人接上了。”沈红卫说,对老周而言,提供精准的志愿服务非常重要。除此以外,一些志愿者上门陪他唱唱歌、聊聊天,逢年过节上门看望,让他不再觉得孤单,整个人变得很乐观,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今年,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通过汇集公安、民政、医保、住建、教育等15个部门的救助帮扶数据,健全大救助“数据底座”。探索开展低收入人口救助需求综合评估,从经济、健康、就业、教育、住房、养老等多个维度为低收入人口进行“数据画像”,摸清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需求。同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深度融合多部门救助资源,加快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服务转介”机制,通过市“阳光惠民”系统及时将低收入人口救助需求高风险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救助部门、单位,实现社会救助“一件事”部门联办、一次办结。

  无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构建“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无锡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为救助对象提供温馨家访、温情陪伴、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关爱互助、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等服务,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按照政府主动、社会联动、慈善带动的思路,积极推进慈善救助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及慈善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帮扶。

  数据

  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将针对全市100位困境青少年开展赋能型服务类救助,瞄准不同年龄段特征设计团体辅导活动,开展个案心理咨询,重点对急救卫生、环境保护、茶道礼仪、实践素养、历史价值观等社会认知和生存能力方面加强培养,帮助困境青少年激发学习动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达到梳理正确价值观、促进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